
亦作“冗濁”。卑下。亦指庸劣卑污的人。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一》:“今 芾 出身冗濁,冒玷茲選,無以訓示四方。” 明 李時勉 《北京賦》:“汰冗濁,旌廉吏,舉賢才,擢俊乂。”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宋史十五·以母侍宣仁後藩邸舊恩》:“言者詆其出身宂濁,不宜冒玷清選。”
“宂濁”(rǒng zhuó)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人出身低微或品行卑劣,也可指代庸劣卑污之人。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該詞由“宂”(同“冗”,意為多餘、繁雜)和“濁”(渾濁、卑下)組成,整體表示“卑下、庸劣”之意,常帶有貶義。例如宋人吳曾記載的“出身冗濁,冒玷茲選”,即指某人出身低微且品行不潔,不宜擔任清要職位。
曆史用法
與現代詞彙的關聯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濁”字仍保留負面含義(如“污濁”),而“冗”多指繁雜多餘,二者結合的古義逐漸淡化。
提示:該詞屬于生僻古語,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研究。若需具體文獻例證,可參考《能改齋漫錄》《北京賦》等原文。
宂濁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特定的意義。下面将對宂濁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宂濁的拆分部首為宀和氵,其中,宀表示"宇宙",氵表示"水",兩者組合引申而來的字形為宂。宂濁的筆畫數為8畫。
宂濁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模糊,目前尚無确切的信息可考。關于宂濁的起源與傳承,仍需要深入研究。
宂濁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宂濁。
宂濁使用的是現代漢字寫法,并沒有古時候的專用寫法。
1.他的演講又宂濁又難以理解。
2.這個問題實在太宂濁了,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解決。
宂濁作為一個詞語,不太常見于組詞中。
宂濁的近義詞包括模糊、含糊、暧昧等。
宂濁的反義詞可以是明晰、清晰、明了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