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宂濁的意思、宂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宂濁的解釋

亦作“冗濁”。卑下。亦指庸劣卑污的人。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一》:“今 芾 出身冗濁,冒玷茲選,無以訓示四方。” 明 李時勉 《北京賦》:“汰冗濁,旌廉吏,舉賢才,擢俊乂。”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宋史十五·以母侍宣仁後藩邸舊恩》:“言者詆其出身宂濁,不宜冒玷清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宂濁(rǒng zhuó)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宂”和“濁”二字組成,其含義需結合兩字的古義及曆史語境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礎釋義

  1. 宂(rǒng)

    • 本義指房屋寬敞卻無實際用途,引申為“多餘、閑散” 或“繁雜、混亂”。
    • 《說文解字》:宂,散也。從宀(mián,房屋),人在屋下無田事(意為閑散無事)。
    • 例:宂官(閑散無用的官職)、宂費(不必要的開支)。
  2. 濁(zhuó)

    • 原指水質渾濁,引申為“污穢、混亂” 或“品德卑劣”。
    • 《說文解字》:濁,水名。後泛指不清澈、不純淨的狀态。
    • 例:濁世(混亂的世道)、濁流(污濁的水流,喻指品格低下者)。
  3. 宂濁合義

    • 指因閑散多餘之人或事物導緻的混亂、污濁狀态,多用于批判社會、官場或環境的無序腐敗。
    • 例:古代文獻中常見“吏員宂濁”描述官僚系統人浮于事、腐敗低效。

二、深層語義與曆史語境

  1. 社會批判指向

    “宂濁”常出現在古代政論中,如批評官僚機構臃腫(宂員充斥)與道德敗壞(濁亂綱紀)并存的現象。

    例:宋代奏疏稱“州縣宂濁,吏緣為奸”,指地方官府冗員泛濫,官吏借機貪腐。

  2. 文化象征意義

    • 宂:象征無價值的堆積(如冗文、冗務);
    • 濁:隱喻道德或秩序的污染(如濁氣、濁行)。

      二者結合強化了對“無效積累引發整體堕落” 的貶斥。


三、現代關聯與延伸

  1. 語言演變

    現代漢語中,“宂”簡化為“冗”,“宂濁”一詞已罕用,但“冗雜”“冗濁”等衍生詞仍保留類似含義(如“冗雜事務”“風氣冗濁”)。

  2. 文化價值

    該詞反映了傳統中國對“精簡要職、清正風氣” 的治理理想,與“精兵簡政”“激濁揚清”等理念一脈相承。


來源說明

本文釋義綜合參考以下權威辭書:

注:因“宂濁”屬生僻古語,權威線上詞典暫未收錄獨立詞條。建議查閱上述紙質辭書獲取完整釋義,或通過中華古籍庫(需學術權限)檢索古籍原文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宂濁”(rǒng zhuó)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人出身低微或品行卑劣,也可指代庸劣卑污之人。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含義
    該詞由“宂”(同“冗”,意為多餘、繁雜)和“濁”(渾濁、卑下)組成,整體表示“卑下、庸劣”之意,常帶有貶義。例如宋人吳曾記載的“出身冗濁,冒玷茲選”,即指某人出身低微且品行不潔,不宜擔任清要職位。

  2. 曆史用法

    • 宋代:常用于官員選拔的語境,強調對出身和品行的否定,如《能改齋漫錄》中的例子。
    • 明代:李時勉在《北京賦》中用“汰冗濁”表達淘汰庸劣之人的主張。
    • 清代:錢大昕的考據著作中,該詞仍用于批評出身或行為不端者。
  3. 與現代詞彙的關聯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濁”字仍保留負面含義(如“污濁”),而“冗”多指繁雜多餘,二者結合的古義逐漸淡化。

提示:該詞屬于生僻古語,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研究。若需具體文獻例證,可參考《能改齋漫錄》《北京賦》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懊喪包賠邊扞閟器不兩立采礦拆家精長袂酬賞丑飾存戶大軸子踧行短蕃匠方伯謙浮華蓋飯高喻根絕搆陷海行河出圖喝月賄營糊突桶假命簡驩戒鼓解喻截肢驚鸾回鳳九駿具載孔周匡立令甲蔺生離情别緒柳鬟密恩鬧氣排場袍繭琴歌雀步人間地獄慎德沈怨侍養胎膜讨租體沉挺力萬恨千愁誤點無算爵武童翕忽席篾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