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印的意思、官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印的解釋

(1).官府機構的印。《漢書·惠帝紀》:“及故吏嘗佩将軍都尉印将兵及佩二千石官印者,家唯給軍賦,他無有所與。” 明 楊基 《廢宅行》詩:“朱門一閉春草積,官印斜封泥涴壁。” 清 桂馥 《續三十五舉》:“《漢書》雲:‘方寸之印,丈二之組。’古者官印不過寸許,私印更小, 六朝 以降始漸大。”參閱 明 文彭 《印章集說·國朝印》

(2).指人的正名。《三俠五義》第三回:“﹝ 甯老先生 ﹞遂乃給 包公 起了官印一個 拯 字,取意将來可拯民於水火之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官印”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結合曆史文獻和權威資料解釋如下:

一、官府機構的印章

  1. 基本定義
    官印是古代官府機構行使權力的憑證,代表官方權威。例如《漢書·惠帝紀》記載:“及故吏嘗佩将軍都尉印将兵及佩二千石官印者,家唯給軍賦,他無有所與。”。明代楊基的詩句“官印斜封泥涴壁”也印證了其作為權力象征的用途。

  2. 曆史演變
    官印在不同朝代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包括尺寸、材質(如玉玺、銅印等)的區分。例如,皇帝的玉玺、地方行政官印等均屬此類,且“六朝以降始漸大”。其等級制度一直延續至近代。


二、人的正名或敬稱

  1. 作為正式名稱
    古代文人或官員的“正名”常被稱為官印,例如《三俠五義》中包拯的“拯”字即為其官印名,取“拯民于水火”之意。

  2. 敬稱用法
    舊時對他人的尊稱也可用“官印”,如《漢典》提到“舊時稱他人名字的敬詞”。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官印特征或實物案例,可參考曆史文獻或博物館藏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官印》的意思

《官印》是指官員使用的印章,用于表示其身份和權力的象征。官印具有特定的圖案和文字,通常由國家機構負責制作和發放。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官印》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宀」和「卩」兩個部首,其中「宀」為寶蓋頭部首,「卩」為印绶頭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官印》一詞最早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官制系統。在古代,官員被授予不同級别的官職後,會配給一枚專屬的印章,用來為各種文件、公文等正式印鑒。

繁體

「官印」的繁體字為「官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官印」的字形可能有輕微差異,但整體上與現代寫法相似。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主要以石刻、書法作品等為參考,可以看到一些變體的字形。

例句

1. 他在入職時接收了一枚官印,作為他的身份認證。

2. 這枚官印代表着他的權力和責任。

組詞

1. 官職

2. 官員

3. 印章

4. 印鑒

近義詞

1. 官方印章

2. 官員印信

3. 官方籤章

反義詞

1. 民間印章

2. 私人印鑒

3. 非官方印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