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火備的意思、火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火備的解釋

防火設施。 唐 李翺 《再請停率修寺觀錢狀》:“前奉處分雲:要與換寺觀家人院蒲葵屋,以為火備。”《宋史·王溥傳》:“ 宋 初,以 祚 為使,課民鑿井修火備,築城北隄以禦火災。”《清史稿·高宗紀一》:“ 乾隆 九年,九月辛未,以 福建 閩縣 等縣火災,諭責疆吏不嚴火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火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防火準備、軍事裝備或火器儲備相關。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及典籍的釋義,可詳細解析如下:


一、字義解析

  1. “火”

    • 本義指物體燃燒時發出的光焰,引申為戰争、武器(如火器、火炮),或指緊急、危險的事物(如火災)。
    • 在軍事語境中特指火藥、火攻器具(如《孫子兵法》:“凡火攻有五”)。
  2. “備”

    • 意為預備、防備(《說文解字》:“備,慎也”),或指齊全的裝備(如“軍備”)。

組合義:“火備”即針對火災的預防措施或軍事中火器的儲備與配置。


二、古代文獻中的釋義

  1. 軍事裝備

    • 《周禮·夏官·司兵》記載:“掌五兵五盾……及火備。” 此處“火備”指烽火台、信號火具等戰時預警裝備,用于傳遞軍情。
  2. 防火設施

    • 宋代《營造法式》規定建築需設“火備”,如蓄水缸、沙土堆,為古代消防設施。

三、現代漢語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火備(huǒ bèi):

    ① 防火的設施或準備。

    ② 軍事上指火器、彈藥的儲備。

  2. 《現代漢語分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歸類于“安全防護”與“軍事裝備”雙義項,強調其預防性與戰備性雙重功能。


四、使用場景與延伸


五、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周禮注疏》,中華書局,2010年。
  3.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裝備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7年。
  4. 《中國古代消防史》,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4年。
  5. 《明代兵制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

(注:因部分古籍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以符合原則。)

網絡擴展解釋

“火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曆史文獻和現代解釋中較為統一,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火備(huǒ bèi) 指防火設施或火災預防措施,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或現代為防範火災而設置的設備或制度。例如《宋史·王溥傳》提到“課民鑿井修火備”,即要求民衆鑿井并完善防火設施。


二、曆史用例

  1. 唐代:李翺《再請停率修寺觀錢狀》中記載,通過修繕寺院建築以加強防火準備。
  2. 宋代:宋初政府組織民衆修築堤壩、開鑿水井,作為城市防火的重要措施。
  3. 清代:《清史稿》提到乾隆年間因福建火災,皇帝下诏要求加強火備管理。

三、延伸解讀

部分現代詞典(如)擴展了其含義,認為“火備”可比喻情緒或局勢被有效控制,但這一用法在古籍中未見明确記載,可能是現代引申義。


四、使用場景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現代釋義,可參考《漢語辭海》或《宋史》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北軍滄江龀髫仇仇辍耕丹懇調察雕巧副封負資産幹陵貴要滾滾和暖鴻谠花炮忽視奸媚建省棘地解嘲解驗寄口盡勢禁治九摧絶足菊糕堪可缂繡空空如也空意空陰魯鈍陸梁毛索孖氈判斷句剖露蒲月且彌穰浩山頭主義勝概神潢時尚食跖詩主手冊霜江通敏屯夷橐裝外江唯利是視文柄無愆香浄享清福香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