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尺二寸。《晉書·五行志中》:“ 司馬越 還 洛 ,有童謡曰:‘ 洛 中大鼠長尺二,若不早去大狗至。’”
(2).見“ 尺二寸牘 ”。
尺二在漢語詞典中的詳細釋義如下:
尺二(chǐ èr)指長度單位“一尺二寸”,古代常用于描述物品尺寸。例如:
“此卷軸長尺二,寬半尺。”(《漢語大詞典》)
該詞由“尺”(長度單位,約合33.3厘米)與“二”(基數詞)組合而成,強調具體度量值。
“尺二”在宋代典故中特指書寫潦草、錯字連篇的文人,源于《湘山野錄》:
北宋汴京科舉閱卷時,考官将“盡”(盡)字誤寫成“尺二”(字形相似),考生因此落榜,被譏為“尺二秀才”。(參見《湘山野錄·卷下》)
此用法凸顯漢字書寫規範的重要性,後成為批評文字粗糙的典故。
“尺”讀chǐ(第三聲),“二”讀èr(第四聲),連讀時“尺”需重讀。
現代漢語中,“尺二”主要用于:
參考資料:
“尺二”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長度單位
指一尺二寸(約合現代40厘米)。
例:《晉書·五行志中》記載童謠“洛中大鼠長尺二”,即以“尺二”形容老鼠體型。
文書代稱
為“尺二寸牍”的簡稱,指古代一尺二寸長的簡牍,多用于重要文書。
“尺二冤家”
成語,指衆多求書畫的人。
來源:五代畫家楊凝式戲稱求畫者為“債主”,因畫軸高度約一尺二寸,故稱“尺二冤家”。
“尺二秀才”
諷刺寫俗字的書生。宋代楊萬裡曾因考生将“盡”寫作俗體“盡”(形似“尺二”),欲将其淘汰。
提示:部分網頁提到“形容人的素質差”,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誤用或特定語境引申,需謹慎使用。
案問部曹嘲謗沖散出世法出息單行本蹲笆籬子二者不可得兼發凡起例鳳栖梧副職蓋愆光學玻璃孤睽觚木顧恤黑礬紅夷堅決假言判斷借重稽禮齎糧藉寇靜適雞栖車克着連署斂心領唱龍骨車祿蠹密碼箱木甲甯宅農忙魄散魂飛普赉虔虔颀而青氊起早睡晩仁壽節戎籍扇動善心生産率盛食厲兵誓肌師姐雙祧睡大覺樹上開花騰虬銅井脫距纨袴子弟委禽威望素著文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