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廣袤的霄漢。 南朝 梁 陶弘景 《雲上之仙風賦》:“於是漢區動禦,月軌驚文,浮虛入景,登空汎雲。”
(2).指 漢 族聚居的地區。《新華半月刊》1957年第1期:“ 雲南 邊疆民族的社會經濟結構與 漢 區不同。”
“漢區”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層含義:
一、地理文化概念 指漢族人口占多數且以漢文化為主要特征的聚居區域,通常與少數民族聚居區形成對應關系。《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指出,“漢區”是相對于“民族地區”的表述,常用于描述中國多民族分布格局中漢族傳統生活範圍。這類區域普遍使用漢語作為通用語言,保持着春節、清明節等傳統歲時節慶習俗。
二、曆史行政概念 在特定曆史文獻中,“漢區”特指漢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核心區域。據《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記載,漢代實行郡縣制時期,中央政權有效控制的中原地區常被稱為“漢區”,以此區别于邊疆少數民族政權控制區域。
需要說明的是,當代官方表述更傾向使用“漢族地區”等中性詞彙,而學術研究中使用“漢區”時多會标注具體時空背景。《中國民族志》等權威著作建議,使用此類術語需結合具體語境說明其指涉範圍。
“漢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指廣袤的霄漢
這是古漢語中的文學化表述,多用于詩詞或典籍中,形容天空或宇宙的廣闊。例如南朝梁陶弘景在《雲上之仙風賦》中提到:“於是漢區動禦,月軌驚文”,此處“漢區”即代指浩瀚的蒼穹。
指漢族聚居的地區
這一用法常見于現代語境,用于區分漢族與其他民族聚居區域。例如《新華半月刊》1957年第1期提到:“雲南邊疆民族的社會經濟結構與漢區不同”,這裡的“漢區”強調漢族人口集中、文化特征顯著的地域。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用例或現代民族政策中的實際應用,可參考權威文獻或地方志。
伯鸾德耀柴竈池溜粗心膽栗道義之交典計獨立王國多累礬山水廢黜奉巵匜谷積國爾忘家汩淢海羅阖廬恒憲鶴衣涸轍枯魚黃花脂華說胡扯護回恢複期狡刻節選警論精雅錦衣衛酒闌客散谲數開釁蠟壇莅民利色録要媚道夢鹿鳴鼓命素狃忕孥戮評酒撲頭欠款缺謬瓤腴笙籥設修順熟疏玩套口供天機不可洩露托植突越往往隗嚣泥無諸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