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of the officer] 官名,都察院的長官
公為都禦史。——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翺三事》
“都禦使”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主要出現于明代,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都禦使是明代都察院的長官,負責監察百官、糾正刑獄,并參與重大司法案件審理。該官職名稱存在常見筆誤,正确寫法應為都禦史(部分文獻中“禦使”與“禦史”混用)。
都察院設左、右都禦史(正二品)為最高長官,下設副都禦史、佥都禦史等職,形成中央到地方的監察體系。
明代崔銑《記王忠肅公翺三事》中“公為都禦史”即指此職,印證其在官僚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注:部分資料将“都禦史”誤作“都禦使”,實際“禦史”為固定官職稱謂,建議參考權威史料時注意區分。
《都禦使》是一個漢字詞組,其意思是“都城的禦使”,指的是古代帝王派駐在各地的使臣。這個詞由三個部分構成:都 (dōu)、禦 (yù)、使 (shǐ)。下面将分别介紹這三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标題二:都 (dōu)都字由“邑”和“者”兩個部首構成,它有兩個筆畫。它的古代漢字寫法是類似于現代的繁體字形。
标題三:禦 (yù)禦字由“彳”和“卸”兩個部首構成,它有五個筆畫。它的繁體字形與現代的寫法相似,沒有太大變化。
标題四:使 (shǐ)使字由“亻”和“士”兩個部首構成,它有七個筆畫。它的繁體字形與現代的寫法相似,變化也不大。
标題五:《都禦使》的來源和漢字寫法《都禦使》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帝王時期。當時各個地區設立都城,由皇帝派遣禦使常駐,負責管理和監督地方事務。這些使臣是皇帝的代表,擁有很高的地位。漢字寫法雖有一些變化,但整體結構和意義沒有太多改變。
标題六:《都禦使》的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例句:他是皇帝派駐在京城的都禦使,負責管理各項事務。
組詞:都城、禦使、使臣
近義詞:都巡使、都監、都督
反義詞:鄉鎮官、地方官、平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