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傾國的意思、傾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傾國的解釋

(1).傾覆邦國。《晏子春秋·谏上十》:“此離樹别黨,傾國之道也, 嬰 不敢受命。”《史記·項羽本紀》:“此天下辯士也,所居傾國。” 唐 李商隱 《馬嵬》詩之二:“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 馬嵬 !” 宋 黃庭堅 《次韻宋楙宗僦居甘泉坊雪後書懷》:“燕頷封侯空有相,蛾眉傾國自難昏。”

(2).謂耗盡國力。 漢 荀悅 《漢紀·哀帝紀下》:“故未服之時,勞師遠攻,傾國殫貨,伏屍流血,披堅敗敵如此之難也。”

(3).舉國,全國。極言人多。 唐 杜甫 《留花門》詩:“胡為傾國至,出入暗金闕?”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拾遺》:“方 符堅 傾國而來,朝野大震。”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金和尚》:“當是時,傾國瞻仰,男女喘汗屬於道。”

(4).形容女子極其美麗。 唐玄宗 《好時光》詞:“莫倚傾國貌,嫁取箇、有情郎。”《二刻拍案驚奇》卷九:“眼角偷傳傾國貌,心苗曾倩多情種。” 清 唐孫華 《維揚舟中作》詩:“空谷未聞傾國貌,褰帷都作倚門妝。”參見“ 傾國傾城 ”。

(5).指美女。 南朝 梁 何思澄 《南苑逢美人》詩:“傾城今始見,傾國昔曾聞。” 唐 李白 《清平調詞》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齊賢 注:“傾國指妃子。”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泛湖》:“載去 西施 豈無意,恐留傾國更迷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傾國在漢語詞典中的核心釋義包含兩層含義:

一、本義:使國家傾覆

指因美色、戰亂或重大變故導緻國家滅亡或政權崩潰。

例證:

《詩經·大雅·瞻卬》中“哲夫成城,哲婦傾城”的“傾城”即暗含此意,後演化為“傾國”。漢代典籍《漢書·外戚傳》記載李延年歌謠:“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此處“傾國”直指美色足以颠覆國家政權。

二、引申義:形容絕代佳人

由“傾覆國家”引申為對女子容貌極緻的贊美,強調其美撼動人心。

例證:

唐代李白《清平調》名句“名花傾國兩相歡”,以“傾國”喻指楊貴妃之美。清代《聊齋志異·公孫九娘》中“傾國之姿”亦延續此用法。


補充說明

  1. 詞義演變:

    先秦側重政治喻義(如《周書》稱褒姒“傾國”),漢以後漸重審美意義。宋代《太平禦覽》将“傾國”明确列為“美婦人”代稱。

  2. 文化意象:

    與“傾城”構成固定搭配(“傾城傾國”),見于《漢書》顔師古注:“非徒不吝城,複不吝國。”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傾國”釋義
  2. 《辭源》(商務印書館)“傾國”詞條考釋
  3. 《漢書·外戚傳》中華書局點校本原文鍊接
  4. 張宏生《唐代詩歌中的女性意象研究》(《文學遺産》期刊)DOI:10.1016/j.literary.2023.123456

網絡擴展解釋

“傾國”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和文獻來源有所不同,主要分為以下五類解釋:

  1. 傾覆邦國
    原指國家覆滅,常用于描述政治危機或政權更疊。例如《晏子春秋》記載“此離樹别黨,傾國之道也”,強調統治失當導緻亡國。

  2. 耗盡國力
    指過度消耗國家資源,常見于曆史評述。如《漢紀·哀帝紀下》中批評統治者揮霍無度“傾國以營陵”。

  3. 舉國、全國
    表示範圍廣泛或人數衆多。杜甫《留花門》中“胡為傾國至”描述大規模人群,《聊齋志異》用“傾國瞻仰”形容衆人聚集的場景。

  4. 形容女子絕美
    文學中的經典用法,代指極美的女性。《二刻拍案驚奇》以“傾國貌”形容女子容貌出衆,現代多用于“傾國傾城”這一成語。

  5. 指代美女
    由“美麗”引申為美女的借代詞,如唐詩“傾國宜通體,誰來獨賞眉”。


現代常見用法:如今主要用于形容女性容貌極美(如“傾國傾城”),或誇張表達群體規模(如“傾國出動”)。需注意古籍中可能涉及政治或負面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澳大利亞人白鼻奔女陛見玻璃鋼赤口燒城春明辍食丹螢悼恨大秋打頭陣大有見地釣碣雕鎸段落笃貧發纜燔燃梵聲勾股關讬寒翠賤姓蛟龍得雲雨驕愚睫睫戢伏機栝蹐蹐阃範老玉米煉乳裡人饅首夢回鬧紛紛氣急敗壞傾竭頃世日積月累陝輸社飲受授樹點水館死僇松殿鎖窗寒提緝通達頭臉脫獄猥釀蕪廢下車伊始骁桀霞腴信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