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明代科學技術名著。宋應星著。十八卷,分三編。詳盡記錄了明代中期到末年農業和手工業生産的技術狀況,并附有大量生動翔實的插圖。上編包括谷類和棉麻栽培,養蠶,缫絲,染料,食品加工,制鹽,制糖等;中編包括制造磚瓦、陶瓷、鋼鐵器具,建造舟車,采煉石灰、煤炭、燔石、硫黃,榨油,制燭,造紙等;下編包括五金開采及冶煉,兵器、火藥、朱墨、顔料、曲藥的制造,珠玉采琢等。
“天工開物”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一、詞義解析 “天工”指自然的力量與規律(如四季更替、地質演變等),而“開物”指人類通過智慧和勞動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二者結合體現“天人協作”的理念,即人類活動需順應自然規律,而非強行改造自然。
二、著作内涵 作為明代科學家宋應星1637年所著的科技典籍,《天工開物》包含三大核心内容:
三、文化影響 該詞現引申為對“人類智慧與自然規律和諧共創”的贊美,常用于描述重大科技創新或文化遺産(如都江堰水利工程、現代雜交水稻技術等)。2020年,中國将月球探測器命名為“天工”,正是對這一理念的現代诠釋。
注:更完整的古籍内容可參考國家圖書館藏崇祯十年原刊本,或中華書局點校本。
《天工開物》是一本著名的古代科技圖書,旨在介紹各種發明與創造。這本書意味着"天下的聰明才智",也代表了人類創造力的輝煌。
《天工開物》的“天”字由部首“一”和“大”組成,共有4畫;“工”字由部首“工”組成,共有3畫;“開”字由部首“廾”和“一”組成,共有4畫;“物”字由部首“牛”和“大”組成,共有8畫。
《天工開物》一書是明代宋應星所著。其創作的初衷是為了總結和宣揚曆代中國發明的成就,并為後人提供有關科技與技術的知識。
《天工開物》(繁體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如今的“天”字形狀比較簡化,而古代“天”字則複雜一些,畫法更繁瑣。
1. 《天工開物》是一部關于中國古代科技的重要著作。
2. 這位科學家将繼續在《天工開物》的基礎上進行研究和創新。
1. 天才
2. 工藝
3. 物品
1. 天下奇才
2. 技術創新
3. 機智創造
1. 平凡無奇
2. 無能為力
3. 千篇一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