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今之蔓菁菜。霜後味尤甘美,故稱。《文選·曹植<七啟>》:“芳菰精粺,霜蓄露葵。” 張銑 注:“蓄,菜名,此物與葵宜於霜露之時。” 胡紹煐 箋證:“《廣韻》:‘蓄,冬菜。’蓄為冬菜,故謂之霜蓄。蓄即今人家蔓菁菜,霜後味尤甘美,蓋其一種。”
“霜蓄”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霜蓄(shuāng xù)指蔓菁菜,即現代所稱的大頭菜或蕪菁。這種蔬菜在霜降後味道尤為甘美,故得名“霜蓄”。例如《文選·曹植〈七啟〉》中提到的“霜蓄露葵”,張銑注解為“蓄,菜名,此物與葵宜于霜露之時”。
現代蔬菜分類中,蔓菁(Brassica rapa)屬于十字花科,根部肥厚可食,常用于腌制或炖煮。其霜後甘甜的特性與古文獻描述一緻。
該詞也隱含了古代農事與自然節氣的關聯,反映了農耕文化中“應時而食”的智慧。
總結來看,“霜蓄”是一個兼具植物學特征與文化内涵的古漢語詞彙,常用于詩文描寫冬季蔬食。
《霜蓄》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秋天時露水結成霜的現象。
拆分《霜蓄》的部首是⽂(wén),分别含有10個和20個筆畫。
《霜蓄》一詞源于古代文學作品,最早見于《詩經·秦風·蓄之罍》:“時維蓄蓄,物之紛紛,騁偻其志,時維其雲。”這句話表達了秋日時節積滞的意思,後來逐漸演變為“霜蓄”。
《霜蓄》的繁體字為「霜蓄」。
古代漢字書寫方式千差萬别,但沒有明确記載《霜蓄》在古代是如何書寫的。不過,衆多古代文獻、碑刻、銘文、經書中提及《霜蓄》的時候,可能使用了不同的書寫形式。
1. 秋天的清晨,微風吹過,霜蓄在草葉上,閃着晶瑩的光芒。
2. 晨起打開窗戶,一片霜蓄似銀裝的世界展現在眼前。
1. 霜霧:同時形容霜和霧的自然現象。
2. 蓄積:積累、儲存某種物質或力量。
1. 霜華:形容霜的美麗狀況。
2. 霜凍:指由于低溫而凍結成霜的現象。
霜融:即霜的存在消失或融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