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印的意思、官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印的解释

(1).官府机构的印。《汉书·惠帝纪》:“及故吏尝佩将军都尉印将兵及佩二千石官印者,家唯给军赋,他无有所与。” 明 杨基 《废宅行》诗:“朱门一闭春草积,官印斜封泥涴壁。” 清 桂馥 《续三十五举》:“《汉书》云:‘方寸之印,丈二之组。’古者官印不过寸许,私印更小, 六朝 以降始渐大。”参阅 明 文彭 《印章集说·国朝印》

(2).指人的正名。《三侠五义》第三回:“﹝ 宁老先生 ﹞遂乃给 包公 起了官印一个 拯 字,取意将来可拯民於水火之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官印是中国古代官吏行使职权的重要信物,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五个维度解析:

  1. 词源定义

    官印一词由“官”与“印”组合而成。《说文解字》释“印”为“执政所持信也”,表明其作为权力凭证的本质属性。古代文献如《周礼》记载“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印证了印章在行政体系中的法定效力。

  2. 历史职能

    官印具有三重核心功能:

    • 身份象征:汉代《百官志》规定“银印青绶”“铜印黑绶”等制度,通过印材质地与绶带颜色区分官员等级。
    • 公文生效:唐代《唐六典》载“凡施行公文应印者,监印之官考其事目无差,然后印之”,说明其法定效力。
    • 封缄凭证:出土秦简显示,官方物资运输时“皆闭以御史印章”,体现防伪功能。
  3. 形制演变

    历代官印形制严格遵循礼制:

    • 材质等级:宋《舆服志》规定“诸王金涂银印,方二寸”,明代亲王用金印,三品以上用银印。
    • 印纽规制:清代《皇朝礼器图式》详载龙纽(帝王)、麒麟纽(一品)等九等纽式,形成视觉化的等级标识体系。
  4. 文化延伸

    作为政治文明的物化载体,官印衍生出多重文化意义:

    • 权力伦理:元代赵孟頫《印史序》强调“典型质朴之意,可仿佛见之”,赋予其道德内涵。
    • 艺术价值:故宫博物院藏“皇帝之宝”等御玺,展现篆刻艺术与工艺技术的结合。
  5. 现代遗存

    现存最早的官印实物为战国“司马之玺”(上海博物馆藏),而秦汉“封泥”遗存(如里耶秦简封泥)成为研究古代文书制度的重要考古材料。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等权威工具书对其制度流变有系统考述。

网络扩展解释

“官印”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结合历史文献和权威资料解释如下:

一、官府机构的印章

  1. 基本定义
    官印是古代官府机构行使权力的凭证,代表官方权威。例如《汉书·惠帝纪》记载:“及故吏尝佩将军都尉印将兵及佩二千石官印者,家唯给军赋,他无有所与。”。明代杨基的诗句“官印斜封泥涴壁”也印证了其作为权力象征的用途。

  2. 历史演变
    官印在不同朝代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包括尺寸、材质(如玉玺、铜印等)的区分。例如,皇帝的玉玺、地方行政官印等均属此类,且“六朝以降始渐大”。其等级制度一直延续至近代。


二、人的正名或敬称

  1. 作为正式名称
    古代文人或官员的“正名”常被称为官印,例如《三侠五义》中包拯的“拯”字即为其官印名,取“拯民于水火”之意。

  2. 敬称用法
    旧时对他人的尊称也可用“官印”,如《汉典》提到“旧时称他人名字的敬词”。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官印特征或实物案例,可参考历史文献或博物馆藏品。

别人正在浏览...

百精抱牍忏祈淳诚雌弦遏捺防肃分剖该辅概念的限制给与酣呶寒寺鹤迹红树火龙黼黻井厕经担旌嘉精究浸廪紧那罗激迫计穷势蹙跼趚看到烤花磕叉孔业黎母山凛如霜雪炉拂盲干耄孺睦爱慕道农本盘护辟回泼声浪气婆心恰到好处强健签注清紧髯鼎升遐塞氛三库上测膳羞虱心双比顺极琐碎陶沐通美土礼外部香粥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