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避宅的意思、避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避宅的解釋

謂離家出走,躲匿他處。《漢書·盧绾傳》:“ 高祖 為布衣時,有吏事避宅, 綰 常隨上下。” 顔師古 注:“避宅,謂不居其家,潛匿東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避宅”是古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由“避”與“宅”共同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釋義,“避”指躲開、回避,“宅”指居所、住所,組合後形成“為躲避而離開居所”的動賓結構,特指因避禍、避嫌等特殊原因暫時離開原住所的行為。

該詞的語源可追溯至漢代文獻。據《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編,2004)考釋,在《漢書·王莽傳》中有“大臣皆避宅”的記載,描述新朝時期官員為躲避政治風波而暫離官邸的情形。這種用法在唐宋詩詞中亦有延續,如白居易《贈内》詩“避宅非吾意,安居豈自安”即借指詩人因仕途動蕩産生的隱逸之思。

從構詞法角度分析,《古代漢語詞彙學》(楊琳,2017)指出,“避宅”屬于行為動詞與處所名詞的典型搭配,與“避世”“避地”等詞構成同構詞群,但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特定曆史語境中。現代漢語中該詞已鮮少使用,僅在研究古代典章制度或文學鑒賞時會涉及相關語義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

“避宅”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bì zhái,其核心含義為離家出走或躲藏到他處。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2.曆史出處

3.使用場景

4.相關詞彙

5.示例與延伸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

别人正在浏覽...

北監碧磴比率殘摯差馳蟲蛆辍耕賜祝寸心不昧憚警第一手材料鬥哄頓伏二十四番花信風方袍客分手佛寺覆信共性龜策古體寒原賄脫混混沌沌豁辣辣菅菲疆封驕慠鉸刀接骨眼解暍居民李耳流溺忘反禮饩論擇梅領面诋淖田趴趴凳遷流竊竊私議擎受戚容全食榮鮮傘子鹽賞收舍人豕虎傳譌守財鹵帥府貪赇天竺鐵硯無星秤閑漢小的枵腹枭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