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障的意思、堡障的詳細解釋
堡障的解釋
(1).用于戰守的小土城。 唐 司空圖 《解縣新城碑》:“彼或蔽捍邊荒,繕修堡障,猶誇溢美,顯示将來。”《新唐書·裴識傳》:“ 識 至,治堡障,整戎器,開屯田。”《續資治通鑒·宋仁宗天聖四年》:“ 黃龍府 請建堡障三,烽臺十, 遼 主命俟農隙築之。”
(2).猶屏障。 唐 元稹 《加陳楚檢校左仆射制》:“自非國之幹城,總之利器,安能為我堡障,芟夷寇讎。”
詞語分解
- 堡的解釋 堡 ǎ 軍事上防守用的建築物:堡壘。城堡。橋頭堡。 古代指土築的小城:“徐嵩、胡空各聚衆五千,據險築堡以自固”。 堡 ǔ 有城牆的村鎮,泛指村莊(多用于地名):堡子。馬家堡。 堡 ù 古同“鋪”,
- 障的解釋 障 à 阻隔,遮擋:障蔽。障翳。障礙。故障。障眼法。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中國秦、漢兩代邊塞上作防禦用的城堡:“出五原塞數百裡,遠者千裡,築城障列亭,至廬朐”。 用作遮蔽、防衛的東西:屏障。 古同“幛
網絡擴展解釋
“堡障”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ǎo zhàng,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軍事防禦工事
指用于戰守的小土城或防禦設施,常見于古代軍事記載。例如:
- 唐代司空圖《解縣新城碑》提到“繕修堡障”,強調其作為邊塞防禦的作用。
- 《新唐書·裴識傳》記載“治堡障,整戎器”,說明其與屯田、武器管理并重的軍事功能。
-
比喻性屏障
引申為保護性的屏障,既可指物理障礙,也可象征抽象的支持或保護力量。例如:
- 唐代元稹将其比作國家的“幹城利器”,形容能抵禦外敵的堅固防線。
- 現代語境中可用于形容機構、個人在困境中提供的保護或支持。
二、延伸解析
- 字義拆分:
- “堡”指堡壘、防禦工事,“障”意為障礙或屏障,組合後強調“兼具防禦與阻擋功能”。
- 曆史用例:
- 宋代《續資治通鑒》記載遼國修建堡障以鞏固邊防,體現其軍事重要性。
使用場景
- 古代軍事:描述邊塞防禦體系中的小型工事。
- 現代比喻:形容企業、制度或個人作為保護性力量,如“法律是社會的堡障”。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出處或擴展含義,可參考唐代史書及相關詩詞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堡障》這個詞是什麼意思:這個詞指的是用來保護、防禦或抵抗外敵的堡壘或障礙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堡障》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土"和"木",它由10個筆畫組成。
來源:《堡障》一詞源于古漢語,形容城堡或障礙物的防禦作用。
繁體:《堡障》的繁體字是「堡障」,保留了原始的意思和詞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對《堡障》使用的字形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軍隊在邊境建立了一道堅固的堡障,以保護國家的安全。
組詞:堡壘、障礙、保護、防禦
近義詞:屏障、壁壘、防線
反義詞:通道、開放、無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