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頑锢的意思、頑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頑锢的解釋

愚鈍鄙拙,不知變通。 梁啟超 《十種德性相反相成義·自信與虛心》:“吾見有頑錮之輩,抱持 中國 一二經典古義,謂可以攘斥外國輘轢全球者,若是者非其自信力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頑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解釋

“頑锢”指愚鈍鄙拙、固執不知變通,常用于形容思想或行為僵化、難以改變的人或觀念。


詳細解析

  1. 詞義構成

    • 頑:本義為“愚蠢、固執”,如“冥頑不靈”;
    • 锢:原指用金屬填補器物空隙,引申為“封閉、禁閉”。
      組合後,“頑锢”強調因愚鈍而固守舊觀念,拒絕接受新事物。
  2. 出處與用法
    梁啟超在《十種德性相反相成義·自信與虛心》中舉例:“吾見有頑錮之輩,抱持中國一二經典古義,謂可以攘斥外國輘轢全球者……”。此處批評了盲目守舊、排斥變革的思想。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頑固、迂腐、固陋;
    • 反義詞:開明、通達、變通。

使用建議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含貶義,需注意搭配對象(如“頑锢之輩”“思想頑锢”)。若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辭海》或梁啟超相關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頑锢:意思

頑锢(wángù)一詞指的是思想僵化,固執不變,無法被改變或解脫的狀态。它形容一個人胸懷狹窄,不接受新事物或不願做出改變。

頑锢:拆分部首和筆畫

頑锢的拆分部首是頁(yè)和钅(金)。頑字的五筆筆畫數為9,锢字的五筆筆畫數為13。

頑锢:來源

頑锢一詞來源于古文《莊子·人間世》:“織者衆不知陳力也,居濟衆不知桀纣也,君子終日樂乎君子終日憂乎?公頑為正,公锢為邪。”其中的“锢”指的是将囚禁。後來,人們将“锢”引申為思想固執不變的意思。

頑锢:繁體

在繁體字中,頑锢分别寫作頑固(wágù)。

頑锢: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頑锢的字形與現代有所不同。頑字的古字形為婠,表示困難、難以解脫,形狀像人被困住的樣子。锢字的古字形為錮,表示禁锢、囚禁,形狀像一個人被鎖鍊束縛的樣子。

頑锢:例句

1. 他固執己見,一直頑锢在自己的觀念中。

2. 她對新科技表現出頑锢的态度,從不願意嘗試新的方法。

頑锢:組詞

頑固、頑皮、固頑、固執、固執己見、固步自封

頑锢:近義詞

固執、執拗、倔強、頑固不化、偏執

頑锢:反義詞

開放、靈活、變通、接受、適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