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障的意思、堡障的详细解释
堡障的解释
(1).用于战守的小土城。 唐 司空图 《解县新城碑》:“彼或蔽捍边荒,缮修堡障,犹夸溢美,显示将来。”《新唐书·裴识传》:“ 识 至,治堡障,整戎器,开屯田。”《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四年》:“ 黄龙府 请建堡障三,烽臺十, 辽 主命俟农隙筑之。”
(2).犹屏障。 唐 元稹 《加陈楚检校左仆射制》:“自非国之干城,总之利器,安能为我堡障,芟夷寇讎。”
词语分解
- 堡的解释 堡 ǎ 军事上防守用的建筑物:堡垒。城堡。桥头堡。 古代指土筑的小城:“徐嵩、胡空各聚众五千,据险筑堡以自固”。 堡 ǔ 有城墙的村镇,泛指村庄(多用于地名):堡子。马家堡。 堡 ù 古同“铺”,
- 障的解释 障 à 阻隔,遮挡:障蔽。障翳。障碍。故障。障眼法。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中国秦、汉两代边塞上作防御用的城堡:“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里,筑城障列亭,至庐朐”。 用作遮蔽、防卫的东西:屏障。 古同“幛
网络扩展解释
“堡障”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bǎo zhàng,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
军事防御工事
指用于战守的小土城或防御设施,常见于古代军事记载。例如:
- 唐代司空图《解县新城碑》提到“缮修堡障”,强调其作为边塞防御的作用。
- 《新唐书·裴识传》记载“治堡障,整戎器”,说明其与屯田、武器管理并重的军事功能。
-
比喻性屏障
引申为保护性的屏障,既可指物理障碍,也可象征抽象的支持或保护力量。例如:
- 唐代元稹将其比作国家的“干城利器”,形容能抵御外敌的坚固防线。
- 现代语境中可用于形容机构、个人在困境中提供的保护或支持。
二、延伸解析
- 字义拆分:
- “堡”指堡垒、防御工事,“障”意为障碍或屏障,组合后强调“兼具防御与阻挡功能”。
- 历史用例:
- 宋代《续资治通鉴》记载辽国修建堡障以巩固边防,体现其军事重要性。
使用场景
- 古代军事:描述边塞防御体系中的小型工事。
- 现代比喻:形容企业、制度或个人作为保护性力量,如“法律是社会的堡障”。
如需进一步了解文献出处或扩展含义,可参考唐代史书及相关诗词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堡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词指的是用来保护、防御或抵抗外敌的堡垒或障碍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堡障》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土"和"木",它由10个笔画组成。
来源:《堡障》一词源于古汉语,形容城堡或障碍物的防御作用。
繁体:《堡障》的繁体字是「堡障」,保留了原始的意思和词形。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对《堡障》使用的字形写法与现代相似,没有太大的变化。
例句:军队在边境建立了一道坚固的堡障,以保护国家的安全。
组词:堡垒、障碍、保护、防御
近义词:屏障、壁垒、防线
反义词:通道、开放、无阻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