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傳說中北方常寒之山。《楚辭·大招》:“魂乎無北!北有寒山, 逴龍 赩隻。” 王逸 注:“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陰不見日,名曰 逴龍 。” 晉 張協 《七命》:“大夫曰:‘寒山之桐,出自太冥。’”
(2).冷落寂靜的山;寒天的山。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華子崗是麻源第三谷》詩:“南州實炎德,桂樹淩寒山。” 唐 韓翃 《送齊山人歸長白山》詩:“柴門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萬木中。”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秋畦公取士》:“秋風幾樹天香動,吹向寒山老桂林。”
(3).指 浙江省 天台縣 的 寒岩 。 唐 詩僧 寒山子 曾居此。 唐 寒山 《詩》之三:“可笑 寒山 道,而無車馬蹤。” 唐 寒山 《詩》之二○三:“我家本住在 寒山 ,石巖栖息離煩緣。”
(4).即 寒山子 。 唐 寒山 《詩》之二二○:“時人見 寒山 ,各謂是風颠。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纏。” 宋 陸遊 《醉中題民家壁》詩:“吾詩戯用 寒山 例,小市人家到處題。”參見“ 寒山子 ”。
(5).地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本 支硎山 之支峰, 明 處士 趙宧光 曾隱居于此。
(6).地名。在 江蘇省 徐州市 東南。《晉書·劉遐傳》:“詔 遐 領 彭城 内史,與 徐州 刺史 蔡豹 、 太山 太守 徐龕 共讨 撫 ,戰於 寒山 , 撫 敗走。”
(7).地名。在 廣西 玉林縣 西北三十裡。參閱《九域志》。
“寒山”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冷落寂靜的山
泛指秋冬季節清冷蕭瑟的山景,常見于詩詞中。例如:
北方常寒之山
源自《楚辭·大招》等古籍,指傳說中北方終年寒冷的山脈,象征荒涼苦寒之地。
浙江天台寒岩
唐代詩僧寒山子隱居于此,此地因而得名。據考證,寒山子可能是隋皇室後裔楊溫,因避世而隱居修行。
寒山子其人
作為唐代著名詩僧,寒山子創作了三百餘首白話詩,風格質樸,蘊含禅理,對後世文學影響深遠。
“寒山”既可指自然山景的蕭瑟意境,也可特指與寒山子相關的人文遺迹,同時作為地名分布于多地。文學作品中,其意象多用于營造蒼茫、孤寂的審美氛圍。
《寒山》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寒冷的山。在這個詞中,"寒"表示寒冷,"山"表示山脈或山嶽。
《寒山》這個詞由部首和筆畫組成。"寒"字的部首是宀,它表示屋頂,而十畫表示寒字的總筆畫數。"山"字的部首是山,它表示山脈或山嶽,并且隻有三畫。
《寒山》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在古代文學中,寒冷的山脈常常被用來形容偏僻、荒涼或寂寞的地方。因此,人們便開始使用這個詞來描繪一種與寒冷和孤獨相關的意象。
《寒山》的繁體字為「寒山」。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寒山》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寒山」,其中的"寒"字由三個部分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宀、冫和彡;而"山"字則由三個部分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山、一和山,并且"山"字的頂部有如刺狀。
1. 在遠離城市的地方,有一座寒山,四季如冰雪覆蓋。
2. 行走在寒山之間,仿佛置身于人迹罕至的世界。
3. 他看着眼前這座寒山,心中升起了一股無法言喻的孤獨感。
組詞:
- 寒冷: 形容天氣或環境非常冷
- 山脈: 由連續的山嶽組成的地勢
- 孤寂: 形容人或環境的孤獨與冷清
- 荒涼: 形容地方冷落、人迹罕至,無生命迹象的狀态。
近義詞:
- 冰山: 形容寒冷、冷漠或冷酷無情的事物。
- 孤山: 形容荒涼而孤獨的山嶽。
反義詞:
- 熱土: 表示炎熱、溫暖的土地。
- 熱鬧: 形容人多、聲音雜亂、活動紛繁的繁忙場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