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元的意思、德元的詳細解釋
德元的解釋
謂德行居于首位,為道德方面的楷模。《書·召诰》:“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顯。” 孔 傳:“其惟王居位,在德之首。” 唐 韓愈 《上賈滑州書》:“伏惟閤下昭融古之典義,含和發英,作 唐 德元,簡棄詭説,保任皇極。” 宋 程大昌 《考古編·夫子論一》:“ 堯 、 舜 、 禹 、 湯 、 文 、 武 ,此六君子者,位在德元,力足以管攝天下。”
詞語分解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 元的解釋 元 á 頭、首、始、大:元兇。元首。元旦。元年。元勳。元帥。狀元(科舉考試第一名)。 基本:單元。元件。元氣(精氣,根本)。元素。元音。 同“圓”⑦。 未知數:一元二次方程。 中國朝代名:元代。元曲。
網絡擴展解釋
“德元”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德元”意為德行居于首位,特指在道德方面堪稱楷模的人或品質。該詞由“德”(品德)與“元”(首位、根本)組成,強調道德修養的核心地位。
二、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尚書·召诰》:“其惟王位在德元”,指君王應以德行為治國之本。唐代韓愈在《上賈滑州書》中也用“作唐德元”贊美賢臣的典範作用。
三、字義分解
- 德:包含共同行為準則、仁愛之心等含義,如“德高望重”;
- 元:原指“頭”,引申為“首要”“根源”,如“元首”“元勳”。
四、現代應用
- 人名寓意:常用于姓名,寄托品格高尚、領導力等期望;
- 褒獎語境:如“堪稱德元”用于贊揚道德表率人物。
示例:
“德元之才,必以仁德服人”。
如需更多古籍原文或使用場景,可參考《尚書》或相關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德元(dé yuá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德元由“德”和“元”兩個字組成。德字的部首是“彳”(chì),筆畫數為7;元字的部首是“二”(èr),筆畫數為4。
德元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人們非常重視一個人的品德,因此“德元”這個詞被用來形容那些品德高尚、值得尊敬的人。
根據繁體字的寫法,德字的繁體形式為「德」,而元字的繁體形式為「元」。繁體字在某些地區的書寫和印刷中仍然被廣泛使用。
古代漢字寫法中,德字的變體有德和德,後者是較早的寫法。而元字的古代寫法變體有元和元。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是一個德元的好人,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贊賞。
德元這個詞語可以與其他詞彙組成新的詞語。例如:
- 德行(dé xíng):德行指的是一個人的品德和行為表現。
- 元良(yuán liáng):元良意指一個人本質良善,具備高尚品質。
近義詞:德行、品德高尚、仁義禮智信(古代“五常”之一)。
反義詞:惡德、品行敗壞、品德堕落。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幫助到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