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頑軀的意思、頑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頑軀的解釋

頑健的身軀。自謙之辭。 宋 蘇轼 《寶山晝睡》詩:“七尺頑軀走世塵,十圍便腹貯天真。” 梁啟超 《新羅馬傳奇·鑄黨》:“任把七尺頑軀散作灰,也教一國同胞團成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頑軀”是漢語中具有謙敬色彩的複合詞,其詞義可從字源和用法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頑”本義為愚鈍、不馴,《廣韻·山韻》釋為“頑,愚也”,《尚書·堯典》載“父頑母嚚”即取此義;後引申為固執、堅硬之意,如陸遊《示兒》詩“砥柱河流仙掌日,死前恨不見中原”中的“頑”即含剛強不屈的意象。“軀”指身體,《說文解字》注“軀,體也”,《荀子·勸學》言“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即用此本義。

二、文學語境

組合成“頑軀”後,多用于文人自謙之辭,特指自己平凡或衰弱的身體。宋代蘇轼《與米元章書》有“頑軀向安,恃公佳健”的表述,此處通過“頑”字弱化自身狀态,體現對話者的敬重。明代袁中道《寄周儀憲水部》亦雲“病後頑軀,尚堪驅策”,以謙抑口吻表達身體狀況。

該詞的運用符合古代漢語謙敬語體系特征,具體可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版)第12冊第231頁對“頑軀”的釋義,以及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中關于謙稱用法的章節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頑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使用場景

  1. 自謙表達:古人常用“頑軀”謙稱自己的身體,如蘇轼以“七尺頑軀”形容自己奔波于塵世的狀态。
  2. 文學創作:多見于古典詩詞或文言語境,現代使用較少。

近義詞與反義詞

注意

總結來看,“頑軀”主要用于古典語境中表達謙遜,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其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挨挨擦擦拜興榜闆薄器卑孜簸籭不料燦錯裳帷孱弱孱拙吃獨桌吃水刺剟祠廪點點滴滴谛味堵心帆颠非度氛霧高自位置鶴經橫越紅籤皇眷漶滅華屋丘墟回潮尖脆殲殛狡扇進減機暇刻着窾窾冷霜燎告六尺輿美女簪花懑煩女學士鷗沙盤岸旁推側引佩飾撲楞普陀綦公輕囚球路三尺桐視生水甕司香肅唱讨雠五材先幾希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