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菰蔣的意思、菰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菰蔣的解釋

(1).菰,茭白。 唐 李白 《新林浦阻風寄友人》詩:“海月破圓景,菰蔣生緑池。”《資治通鑒·後梁太祖開平三年》:“ 鐘泰章 将精兵三百為殿,多樹旗幟於菰蔣中,追兵不敢進而還。” 清 方文 《自題采藥圖用談長益韻》:“苗分薇蕨春煙冷,米聚菰蔣秋水澄。”

(2).指菰葉。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棗》:“作乾棗法:新菰蔣,露於庭,以棗著上,厚二寸;復以新蔣覆之。” 石聲漢 注:“菰蔣是‘茭瓜’(茭白)的葉子。” 唐 陸龜蒙 《田舍賦》:“屋以菰蔣,扉以籧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菰蔣”是漢語中對禾本科水生植物“菰”的古稱,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目與讀音

“菰蔣”為雙音節詞,讀音為gū jiǎng(注音:ㄍㄨ ㄐㄧㄤˇ)。其中“菰”為本字,指代植物;“蔣”為通假字,與“菰”同義複用,屬古漢語中常見的同義連用現象。

二、釋義與文獻依據

  1. 植物學定義

    菰(學名:Zizania latifolia)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于淺水區域,莖基部受真菌寄生後膨大形成可食用的“茭白”。其穎果稱“菰米”,古代為“六谷”之一。《周禮·天官·膳夫》記載“凡會膳食之禮,牛宜稌,羊宜黍……魚宜菰”,印證其食用價值。

  2. 異名溯源

    “蔣”在《說文解字》中被釋為“苽蔣”,段玉裁注:“或作菰,俗作茭”,說明“菰蔣”屬古今字演變現象。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果部》載:“江南人呼菰為茭,以其根交結也”,體現方言與命名關聯。

三、字形結構

四、文化延伸

古詩詞中常以菰蔣喻隱逸之境,如唐代陸龜蒙《奉酬襲美秋晚見題》雲:“心似菰蔣終夜雨,年年江上泣秋風”,借其水生特性抒寫孤寂情懷。

網絡擴展解釋

“菰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詞義

  1. 指茭白:菰即茭白,一種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嫩莖可食用()。
  2. 指菰葉:蔣為菰的葉子,可用于覆蓋或編織()。

二、詞源與背景

三、古籍例證

四、現代關聯

現代“蔣”姓的起源與菰草密切相關,古蔣人以采集菰實為生,并以蔣草為氏族圖騰()。

提示:

以上信息綜合了多個來源,但部分網頁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齊民要術》原文獲取更嚴謹的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搬脣遞舌杯具杯盤舞标準像簸邏回長江三角洲傳號丹幹當家倒言大寝滌蕩定例鼎足戒咚咚方極梵像反政逢場風魚風月匐伏拂袖而歸服着幹镆觀陣鴻篇獲沒踐涖進德冠鏡覽開疆拓境離拆柳浪漏語末多國旁緣盤松平倉棄戮清運求谒壤策仁烏三十六宮沙咤利省府世功施教十六族時宗收果豎刀水銀浸書諾搜括填畫小男婦女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