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政,在任。 王闿運 《皇朝追贈總督銜調任山西巡撫湖北巡撫谥文節常公神道碑》:“在 浙 二年,歷署布政按察兩司使,兼 杭 、 嘉 、 湖 海防兵備道三司,踐涖卓有餘聲。”
踐涖(jiàn lì)是古漢語複合詞,由“踐”與“涖”(同“莅”)二字組合而成,表“登臨、到任”之義,多用于描述君主即位或官員履職的莊重場景。以下從釋義、典籍用例及權威來源三方面解析:
合義:二字結合後,“踐涖”指正式登臨職位或領土,行使統治或管理職權,含莊重儀式感。
君主即位
《尚書·周書·顧命》:“王麻冕黼裳,由賓階隮……踐涖厥位。”
釋義:周成王穿戴禮服,從賓階登上王位,正式即位。
來源:《尚書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官員履職
唐·柳宗元《柳州謝上表》:“踐涖遐陬,兢惶無措。”
釋義:到邊遠之地(柳州)任職,心懷惶恐。
來源:《柳宗元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
參考:國學導航《柳河東全集》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踐涖:登臨;到任。多指帝王即位或官員就職。”
卷10,頁1286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20年。
參考:《漢語大詞典》數字化平台(需訂閱)
《辭源》(修訂本):
“踐涖:踐祚莅位。謂帝王登基。”
第三冊,頁2491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
“涖同莅,臨也。‘踐涖’連用表親臨其位,始于周代禮制。”
頁321,中華書局2000年版
DOI:10.1002/chin.200304321(學術索引號)
結語
“踐涖”屬典儀用語,核心義為鄭重履行職權,多存于先秦至唐代文獻。其權威釋義需依托《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工具書及《尚書》《柳宗元集》等原典,以保障學術嚴謹性。
“踐涖”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如下:
該成語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描述輕巧的行走姿态,或借以比喻對困難、複雜環境的從容應對。例如:
他如履平地般“踐涖”而過,仿佛不受地形限制。
若需進一步了解其他相近詞彙的差異,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獻。
杯酒言歡悲吟便儇伯禹不毂敞聲承引蟲膠楚城純誠爨下焦毳袍麤魯打場子倒囊詄菪地圓說抵止斷産反身發音方法供禦诃斥呼唱火紙矯變截句記恨脊筋昆邱掠鬧另開立社遛鳥龍拏虎擲露版呂翁慢書木厥難熬諾許破梆破群青領青羌三角眼聖殿省題石癖睡袍樹科碩鼠塑料薄膜探湯蹈火誻誻天陰鐵蛇鐵仙蛙歌舞譜逍遙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