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識心的意思、識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識心的解釋

(1).知道心意。 晉 陸機 《贈馮文罴遷斥丘令》詩:“出自幽谷,及爾同林。雙情交映,遺物識心。”

(2).佛教語。謂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宋書·少帝紀》:“德業沖粹,識心明允。”《壇經·惠能童子問答惠能作偈》:“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識心見性,即悟大意。” 明 李贽 《答周西岩書》:“或有或無,自是識心分别,妄為有無,非汝佛有有有無也明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識心”是一個具有多重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一、佛教哲學中的“識心”

在佛教理論中,“識心”指代人類認知與意識活動的核心機制,尤其與“八識”體系相關:

  1. 八識結構:包含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感知外境),末那識(執取“自我”),以及阿賴耶識(貯藏一切種子)。
  2. 功能本質:強調“識心”是認知外境和内心世界的根本能力,如《壇經》所言:“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識心見性,即悟大意”。
  3. 終極目标:通過内觀修習“識心”,達到明心見性、破除我執的境界,如《楞嚴經》提及“識心”居于身内,需超越其分别作用。

二、古典文學中的“識心”

在文學語境中,“識心”多指向情感與心意的體察:

三、心理學與個人成長的延伸

現代語境下,“識心”被引申為對自我心理的覺察與管理:

“識心”一詞貫通宗教、文學與心理領域,核心可歸納為:認知功能的本體、心意的體察、自我意識的覺醒。若需深入研究,可結合《壇經》《楞嚴經》等佛教經典,或參考心理學關于内觀的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識心:一個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識心》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成兩個部首:言和心。它由8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字形

《識心》一詞的來源很早,最早見于《莊子·齊物論》。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識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識心」一詞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其中一種寫法是「識心」。隨着時間的演變,這一寫法逐漸演化為現代的标準簡化字形「識心」。

例句

1. 他的深入洞察力使他能夠識心,洞悉他人内心的真實想法。

2. 在這份工作中,他需要運用心理學來識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與客戶溝通。

組詞

識險、識别、心得、心照、心智、心理等

近義詞

洞悉、熟悉、了解、認知

反義詞

誤解、不明白、陌生、不知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