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繩趨尺步的意思、繩趨尺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繩趨尺步的解釋

[behave according to decorum] 謂規行矩步,舉止合乎法度

是以盜賊下人,夷狄異類,雖奴隸之所恥,而往往登之朝廷,坐之郡國,而不以怍。而繩趨尺步,華言華服者,往往反擯棄不用。——宋· 蘇洵《廣士》

詳細解釋

猶言循規蹈矩。《宋史·道學傳三·朱熹》:“方是時,士之繩趨尺步,稍以儒名者,無所容其身。” 清 王韬 《傳教上》:“惟耶穌一教不與天主教同日而語,其守己奉公,繩趨尺步,蓋有與天主教同源而異流,殊途而别轍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繩趨尺步”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éng qū chǐ bù,形容行為舉止嚴格遵循法度或規矩,不敢有絲毫逾越。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字義分解與整體含義

  1. 繩趨

    “繩”指木工用的墨線,引申為準則、法度;“趨”指行走、遵循。合指像沿着墨線行走般嚴格遵守規範。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9卷,第108頁)

  2. 尺步

    “尺”是度量單位,象征标準;“步”指步伐。意為每一步都像用尺子丈量過一樣精準。

    來源:《古代漢語成語詞典》(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421頁)

整體釋義:言行嚴格符合規矩法度,強調拘泥于成規、缺乏變通。


二、古籍出處與用法

此成語最早見于《宋史·朱熹傳》:

“方是時,士之繩趨尺步,稍以儒名者,無所容其身。”

意為當時士人若嚴格遵循儒家規範,反而難以立足,暗含對僵化守舊的批判。

來源:《宋史·卷四百二十九·朱熹傳》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謂行動拘守于成規法度,如繩之直、尺之量。”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第9卷第108頁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形容言行謹慎,嚴格遵守規矩。”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172頁


四、語義色彩與應用場景


五、文化内涵

成語折射中國傳統社會對“禮法秩序”的重視,亦反映儒家思想中“克己複禮”的倫理觀。然過度強調“繩尺”,易流于形式主義,故古籍中多含警示意蘊。


注:因線上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電子版)需訂閱訪問,此處引用紙質版來源。如需查證,可參考以下公開資源:

網絡擴展解釋

“繩趨尺步”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比喻行動嚴格遵守法度或規矩,舉止謹慎、毫不隨意。其中“繩”和“尺”原為木工測量工具,引申為規範;“趨”指快步走,“步”指行走,合起來形容人如被繩尺約束般循規蹈矩。

二、出處與背景
出自《宋史·朱熹傳》:“方是時,士之繩趨尺步,稍以儒名者,無所容其身。” 南宋時期,朱熹倡導的道學被權臣排斥,成語暗含對拘泥形式者的諷刺。

三、結構與用法

四、延伸解析
部分文獻強調其“謹慎一緻”的特性,如用繩子量距、按尺子邁步,體現嚴格遵循标準的态度。需注意語境,貶義時指過于死闆,中性時則形容守規矩。

别人正在浏覽...

鳌裡奪尊匾打側卓不須鞭才林殘夷草隸赤闆賜鈇钺撺聳大儉到歲數杜絶契發雕飯場煩費飛鳥風疾分施傅弼高喊涫沸過籍黃不老逭役将略京邑酒戰苦蕒寬博硫酸鎂淪暮錄用猛峻門鑰明安木愣愣墓堂馮河暴虎陗核晴眉穹枝齊虛搉慮三心兩意上端沙浦沙外舍敬省訾十八重地獄世資書币輸估豎子成名蓑衣探符讨究縢書響喨遐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