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署理的意思、署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署理的解釋

[administer in an acting capacity;act as deputy;handle by proxy] 凡官員出缺或離任,由其它官員暫時代理職務

成祖即位,命署理禮部事。——《明史·宋禮傳》

詳細解釋

本任官出缺,由别人暫時代理或兼攝。 清 劉大櫆 《颍州府通判呂君墓表》:“越二年,署理 五河 縣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八回:“上頭一面委人來署理,一面委員來守堤。” 郭沫若 《反正前後》第二篇:“這時候 趙爾巽 已經調京……在這過渡期間是藩台 王人文 在署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署理(shǔ lǐ)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行政和法律含義的動詞,指臨時代理或暫時代行某個職務或職權。該詞強調在正式負責人缺席或職位空缺時,由他人臨時代為履行職責,具有明确的時效性和非正式性特征。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核心含義

    指在正職官員離職、空缺或無法履職時,由他人臨時承擔其職責。例如清代文獻《清史稿·職官志》載:“總督出缺,由巡撫署理。”即由下級官員暫代上級職務。

  2. 詞源構成

    • 署:本義為“部署”“籤署”,引申為“代理職務”(如《漢書》注:“署,代也。”)。
    • 理:意為“處理”“管理”。

      二字組合凸顯“臨時代管”的職能屬性。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暫時代理(職務)。”

    示例:“署理政務”。

  2. 《漢語大詞典》

    釋義:“代理;暫任。”引《清會典》:“官員缺出,以他官暫理曰署理。”。

  3. 《辭海》(第七版)

    解釋:“舊時指代理官職。現泛指暫時代理職務。”。


三、曆史與法律語境


四、與近義詞辨析

詞語 區别點 示例場景
署理 強調官方授權、臨時性 “署理市長”(需上級任命)
代理 適用範圍廣,無行政色彩 “代理店長”(商業場景)
暫代 口語化,無制度約束力 “暫代班主任”(非正式)

五、典型用例

  1. 曆史文獻:

    《清實錄·乾隆朝》:“兩江總督員缺,著江蘇巡撫安甯署理。”

  2. 現代公文:

    “因局長外出考察,副局長王某某署理局務。”(來源:《行政公文寫作規範》)


參考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署理”是一個曆史性較強的行政術語,主要用于描述官員職務的臨時代理情況。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釋該詞:

一、基本含義 指官員職位空缺或原任官離職時,由其他官員臨時兼任或代理該職務的行為。例如《明史·宋禮傳》記載的“命署理禮部事”,即皇帝臨時委派官員代理禮部事務。

二、使用場景

  1. 職務空缺時:如原官病逝、調離等特殊情況(舉例“署理五河縣事”)。
  2. 過渡性任命:在正式任命前維持政務運轉,如清代道光帝曾臨時委派琦善署理兩廣總督(引例)。
  3. 試任考察:部分情況具有考察代理人能力的意圖,類似現代“代理試用”(提到“試充官職”)。

三、與“代理”的區别 雖然兩者都表示暫代職務,但“署理”更強調官方正式委派屬性,常見于古代職官制度。而“代理”適用範圍更廣,可用于非官方場景。

四、現代應用 現代行政體系中已較少使用該詞,但在港澳地區仍保留類似表述(如提到的香港署理行政長官制度)。部分商務領域存在“代辦署理”等變體用法,但屬非規範表述。

示例句子:
“上頭委派人來署理”
“署理五河縣事”

别人正在浏覽...

白面兒冰柱避弄僝功承德騁節馳瞻充公酬生日慈雲蹙斂村色戴月披星地方輔護膏良公甫鬼狐纏過見厚款劃定彙款單徽祖架工江讴腳影交與解疑釋結計律盡在不言中金盞銀台久經世故九六劇跌巨文離隊列山氏犂湖靈芽禮體脔婿木印喃喃笃笃鮎出溜遷延羁留喬竦惹口面人山人海仁義軟郎當散使三萬六千場掃頭少宮施布谇辱吞風飲雨微雕嘯結邪魔外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