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宦官。亦泛指受閹的仆役。 元 張昱 《宮中詞》之十八:“近前火者催何急,惟恐君王怪到遲。” 明 餘繼登 《典故紀聞》卷十一:“ 正統 時,司禮監火者 賈麥兒 以私事囑吏部尚書 郭璡 、戶部尚書 劉中敷 ,皆從之。”《明史·太祖紀二》:“ 閩 粵 豪家毋閹人子為火者,犯者抵罪。”
(2).廚房中燒火的人。 明 鄭仲夔 《耳新·梵勝》:“﹝ 峨眉 ﹞山中有一施主齋僧,有一僧擕犬來,欲化齋四枚……施主弗從。僧曰:‘平日好施,今何吝耶?’有一火者曰:‘我有二枚與之。’”
(3).源于阿拉伯語,波斯語。對伊6*斯6*蘭教教祖後代及伊6*斯6*蘭教學者的尊稱,即聖裔。亦為 新疆 和 中亞 地區伊6*斯6*蘭教上層貴族之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二·土魯番表》:“今幸太平,亟遣 亦思喇木 火者,前往進貢。”
(4). 彜族 、 ********* 打擊樂器。流行于 貴州省 水城 、 盤縣 、 威甯 、 畢節 、 納雍 、 赫章 、 黔西 等地。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火者漢語 快速查詢。
“火者”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存在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宦官或閹人仆役
指古代宮廷中的宦官,或泛指被閹割的仆役。例如明代文獻中常以“火者”代稱宦官。
燒火之人
指廚房中負責控制火候的雜役。這一用法與“火”的本義(燃燒的火焰)直接相關。
伊斯蘭教尊稱
源于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用于尊稱伊斯蘭教聖裔(穆罕默德後代)或學者,尤其在新疆和中亞地區使用。
彜族、布依族打擊樂器
流行于貴州部分地區,是傳統民族樂器的一種。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語言學分析,可參考、3中的古籍引證。
《火者》一詞是指與火相關的人、事物或者現象。通常用來表示火焰、火災、煙霧等。下面将對《火者》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火者》的拆分部首是火,表示字的意思與火相關。它的總筆畫數為四畫。
《火者》一詞的來源是古代漢字演變而來。它沒有對應的繁體字形式。
在古時候,漢字《火者》可以用另一種寫法:炙。
以下是幾個使用《火者》的例句:
1. 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火者,對火的控制非常熟練。
2. 我們必須迅速采取行動,撲滅火者,避免火災蔓延。
3. 夜晚的火者在黑暗中閃爍着紅色的光芒。
以下是一些與《火者》相關的組詞:
1. 火焰
2. 火災
3. 火花
4. 火車
以下是一些與《火者》近義的詞:
1. 火焰
2. 火光
3. 火勢
4. 火熱
以下是一些與《火者》反義的詞:
1. 水者
2. 冷靜
3. 熄滅
4. 冷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