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府相和歌辭篇名。古詩《相逢行》、《長安有狹斜行》的後段,都有大婦、中婦、小婦等辭。《三婦豔》即專取此古詩的後六句為式。亦省作“ 三婦 ”。 唐 駱賓王 《和孫長史秋日卧病》詩:“調絃《三婦》至,置驛五侯來。” 丁以布 《題三子遊草》詩:“還應樂府歌《三婦》,六逸高風未渺漫。”
“三婦豔”是源自樂府詩的詞彙,兼具文學篇名與成語的雙重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源與文學背景
“三婦豔”最初是樂府相和歌辭的篇名,取自古詩《相逢行》《長安有狹斜行》的後段。詩中通過“大婦、中婦、小婦”三位女性的形象,描繪家庭生活或歌舞場景,後六句被固定為《三婦豔》的格式。唐代詩人如駱賓王曾引用此典故,如“調絃《三婦》至,置驛五侯來”。
成語含義
作為成語時,讀作sān fù yàn,形容女子妝容精緻、美麗動人,也可引申為贊美景色或物品的豔麗。例如明代皇甫汸的詩句“停聲《三婦豔》”便借用此意形容藝術表現的華美。
使用場景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篇原文或曆史演變,可參考高權威來源如《查字典》。
《三婦豔》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三個婦女容貌美麗動人。
拆分《三婦豔》的部首是“女”字旁,它包含有4個筆畫。
《三婦豔》是源自古代社會對婦女美麗的一種形容。在過去,人們注重女性的容貌和美麗,因此産生了這個詞來形容三個婦女中最美麗的。
《三婦豔》是《三婦豔》的繁體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婦字的“又”部分在“彳”部下面,同時“豔”字的“色”部分下面有一點,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
他猜對了三個婦女中最美麗的是誰,笑着說:“你就是三婦豔!”
三三兩兩、婦女、美麗、動人
三婦冠、三妻豔、三婦媚、三位妻子美麗
三婦丑、三婦尋常、三婦不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