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道的意思、外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道的解釋

(1).*********稱本教以外的宗教及思想為外道。 南朝 梁 沉約 《枳園寺刹下石記》:“魔衆稽顙,外道屈膝;抽薪止火,折劍摧鋒。”《陳書·傅縡傳》:“三論之興,為日久矣。 龍樹 創其源,除内學之偏見; 提婆 揚其旨,蕩外道之邪執。欲使大化流而不擁,玄風闡而無墜。”《景德傳燈錄·迦毗摩羅》:“第十三祖 迦毗摩羅 者, 華氏國 人也。初為外道,有徒三千,通諸異論,後於 馬鳴 尊者得法。” 宋 陳善 《扪虱新話》卷四:“予聞 釋 氏之論曰:欲破彼宗,先善本宗。故佛在世日,西域有三十六種外道,每種各以其藝,鹹來難佛……外道藝窮,乃始歸佛。”

(2).泛指不合于正道的論說、法則等。 宋 宋羽 《滄浪詩話·詩評》:“ 大曆 之詩,高者尚未失盛 唐 ,下者漸入晚 唐 矣。晚 唐 之下者,亦堕野狐外道鬼窟中。” 清 恽敬 《與黃香石》:“ 敬 古文法盡出 子長 ,其 孟堅 以下,時參筆勢而已……作詩賦雜文,其法亦然,舍是皆外道也。”

(3).歪門邪道,搞不正當的活動。《紅樓夢》第八一回:“説起 寳玉 的乾媽,竟是個混賬東西,邪魔外道的。”

(4).見外;客氣。《紅樓夢》第九十回:“ 平兒 笑説道:‘我們奶奶説,姑娘特外道的了不得!’ 岫煙 道:‘不是外道,實在不過意。’” 高玉寶 《高玉寶》第十三章:“咱們是一根藤上的瓜,就不要說那些外道話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外道在漢語中是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分為日常用語與佛教術語兩類:


一、日常用語釋義

指不合正道的言行或人,含貶義。

釋義細分:

  1. 不正之道:違背主流道德或規範的行為途徑(如:“投機取巧實屬外道”)。
  2. 外行人:對某領域缺乏專業認知的人(如:“在古典文學領域,他是外道”)。

    語源依據:

    “外”表疏離,“道”指正道或專業,合指偏離核心體系的對象。此義項在《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中列為常用釋義。


二、佛教術語釋義

佛教中特指脫離佛法核心教義的學說或修行者,梵語“tīrthika”(音譯“底體加”)的意譯。

核心特征:

  1. 教義偏離:否認因果、輪回、涅槃等根本教理(如古印度順世論、宿命論等學派)。
  2. 修行誤區:執着苦行、咒術或虛無斷見,背離中道思想。

    經論佐證:

    《瑜伽師地論》将外道分為“常見外道”(主張永恒神我)與“斷見外道”(否定因果業報)等類别。此釋義在《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及佛教經典中系統記載。


注意

現代漢語中“外道”偶作謙辭,表“生分見外”(如:“您太客氣,倒顯得外道了”),此用法屬方言衍生義,規範性較弱。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外道”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一、佛教術語中的核心含義

  1. 宗教與思想定義
    佛教徒将本教以外的宗教、哲學思想統稱為“外道”,強調其與佛法“向心内求道”的差異。例如古印度九十六種外道,多以苦行、祭祀或自然崇拜為特點。

  2. 心性修行的對立
    外道特指“心外求法”,即依賴神靈、自然力量等外在因素修行,而非通過内在覺悟證得佛性。

二、引申含義

  1. 非正統的學說或行為
    泛指偏離正道的理論或活動,如宋代嚴羽《滄浪詩話》批評晚唐詩風“堕野狐外道”,清代恽敬稱非司馬遷文風為“外道”。

  2. 邪教與迷信活動
    如《紅樓夢》中“邪魔外道”指代蠱惑人心的歪門邪道。

三、其他用法

  1. 人際交往中的“見外”
    在口語中可表示客氣或疏離,如《紅樓夢》第九十回中平兒說“姑娘特外道的了不得”。

四、注意事項

以上信息綜合自佛教經典、文學典籍及詞典釋義,完整内容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包藏禍心備言犇馳本縣鞭墓辟言不齊不升陳伯吹雠賤處心從甥從頭到尾大安隄火釘筋鈍獘敦護反隅風銮風聞言事風行草偃黻領複陶高明遠識冠履倒置貫射規弼規度骨碌碌好說和啰槌轟旋滑和滑滑環聚回瀾活神活現禍梯斠羁苦驚仆均稅枯耗赉功力敵勢均馬架子謀歡奴役乾龍起跑确鑿不移羣口沈尹默衰绖衰秏俗輩騰厲同侪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