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苦勞累。 三國 魏 锺會 《檄蜀文》:“比年已來,曾無寧歲。征夫勤瘁,難以當子來之民,此皆諸賢所共親見。” 宋 蘇舜欽 《杜公讓官表》:“雖極勤瘁,無補涓毫。” 宋 曾鞏 《福州謝到任表》:“敢不誓殫勤瘁,匪懈夙宵。”
“勤瘁”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ín cuì(拼音),注音為ㄑㄧㄣˊ ㄘㄨㄟˋ。其核心含義為辛苦勞累,多用于書面或古典文獻中,形容人因長期操勞而身心疲憊的狀态。
詞義與結構
“征夫勤瘁,難以當子來之民”(三國魏·鐘會《檄蜀文》);
“雖極勤瘁,無補涓毫”(宋·蘇舜欽《杜公讓官表》)。
使用場景
常見于古代奏章、檄文或文學作品中,表達對個人或群體辛勞的描寫,帶有一定程度的莊重色彩。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學術或曆史語境。
近義詞與反義詞
勤瘁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由勤和瘁兩個字組成。
勤字的部首是力,筆畫數為十。瘁字的部首是疒,筆畫數為瘦。
“勤”一詞源自古文,表示勤勞、勤奮、努力的意思,指人們艱辛努力地工作或學習。
“瘁”一詞指人因過度疲勞或長時間的勞累而身體感到疲倦或不適。
在繁體字中,勤字的寫法為“漢”,瘁字的寫法為“瘁”,與簡體字有所區别。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勤字的寫法有很多變體,有些形似壯字,有些形似人字,但大緻上都保留了現代的寫法。瘁字的古代寫法為“疸”,字形可以看作是病字旁旁加上雙足,形象地描述了人因疾病而變得疲倦的狀态。
例句:“勤瘁不辍”的意思是持續勤奮努力,不停休息。
組詞:勤勞、勤奮、勤快、勤懇、勤學等。
近義詞:努力、辛勤、苦幹。
反義詞:懶惰、慵懶、怠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