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出《戰國策·楚策三》:“ 蘇秦 之 楚 ,三日乃得見乎王。談卒,辭而行。 楚王 曰:‘寡人聞先生,若聞古人。今先生乃不遠千裡而臨寡人,曾不肯留,願聞其説。’對曰:‘ 楚國 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謁者難得見如鬼,王難得見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見帝。’”後以“桂薪玉粒”指柴米昂貴。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驚訛》:“公婆年邁,慈母身孤,兼之室似罄懸,誰辦桂薪玉粒。” 明 張居正 《雪中柬劉生》詩:“城南處士索居者,四壁寥然對虛牗。桂薪玉粒烏裘敝,千金賣文復何有。”
"桂薪玉粒"(guì xīn yù lì)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形容物價極其昂貴,生活成本高昂。其核心含義可拆解分析如下:
一、字面釋義與構詞解析
"桂"指肉桂樹,屬于珍貴木材;"薪"即柴火。"桂薪"字面指用名貴的桂木當柴燒,引申為燃料價格極高。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7卷,第1023頁
"玉"象征珍稀美石;"粒"指米粒。"玉粒"字面意為米糧如玉石般貴重,暗喻糧食價格昂貴。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第5版)第531頁
二、典故溯源與語義演變
該成語典出《戰國策·楚策三》:"楚國之食貴于玉,薪貴于桂。" 戰國時期,謀士蘇秦以此形容楚國物資匮乏、物價飛漲的社會現狀。後世将"食貴于玉,薪貴于桂"濃縮為"桂薪玉粒"(亦作"米珠薪桂"),專指生活必需品的異常高價。
來源:《戰國策箋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卷十六·楚三
三、現代語義與應用場景
在現代漢語中,"桂薪玉粒"常用于兩類語境:
語義辨析參考:《中華成語大辭典》(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27頁
同義替換建議
若需通俗化表達,可選用"米珠薪桂"(更常見)或"食玉炊桂",三者屬同源成語,語義高度一緻。
“桂薪玉粒”是一個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指柴米價格昂貴,形容生活成本極高。其中“桂薪”指柴火如桂木般昂貴,“玉粒”指米糧如玉般價高。
出自《戰國策·楚策三》:蘇秦到楚國求見楚王,三日後才得見。辭别時,楚王問其緣由,蘇秦答道:“楚國之食貴于玉,薪貴于桂”,暗諷楚國物價高昂、君主難見,如同“食玉炊桂,因鬼見帝”。
該成語通過誇張的比喻(柴如桂、米如玉),生動反映了古代物價飛漲的社會問題,現代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豹論邊萌壁宿柴楥赪鯉螭首蠢生大僚殚籌打住雕版吊形吊影洞庭春色東州兵斷按蹲膘二虢翻毛扶正祛邪高院丱女規利孩幼迒陌涵虛闳休活似假父精記基音口似懸河劣把力鈞勢敵陵持樓艓樓犂羅幕鹿頭栅弄鬼排迮普博乾文青佩輕豔人等山坳說大人則藐之摅意書旨素昧生平孫少爺損有餘補不足聽喚讬法外寬内忌外設歪歪搭搭峽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