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大人則藐之”出自《孟子·盡心下》,原句為“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解釋如下:
字面釋義
“說”通“遊說”(讀作shuì);“大人”指權貴或地位顯赫者;“藐”即輕視。字面意思為:向權貴進言時,應保持心理上的藐視态度,不要被對方的高位或權勢威懾。
深層内涵
孟子主張知識分子在勸谏統治者時,需以平等姿态對話,強調内在道德與理想的崇高性。他認為,若因對方身份顯赫而心生畏懼,則無法堅持正義主張。
應用延伸
後世将這一思想引申為:面對權威或名流時,應保持獨立批判精神,敢于挑戰固有觀念。例如現代語境中,有人以“須知女神也要拉屎”類比,強調破除盲目崇拜的心理。
曆史背景
戰國時期,諸侯國君主多驕縱自恃,孟子提出此觀點,旨在鼓勵士人突破等級束縛,以“仁政”理念引導統治者,而非屈從于權力。
該詞既是對古代士人精神的概括,也蘊含平等對話、堅守原則的普世價值,適用于學術争鳴、社會批判等場景。
說大人則藐之(shuō dà rén zé miǎo zhī)是一句成語,常用于形容某人言辭或态度輕蔑小觑、不尊重他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說(讠、兌)大(大)人(人)則(言、目)藐(艹、宀、艹)之(由、一)。
來源:《莊子·内篇·讓王》:“言大人則藐之,言士則距百步矣。”意為說大人則蔑視之,說士則退避百步。
繁體:說大人則藐之。
古時候漢字寫法:説大人則藐之。
例句:他對那位年長的教授說話時,總是帶着說大人則藐之的态度。
組詞:輕慢、小看、不屑。
近義詞:輕慢、輕視、貶低。
反義詞:尊敬、重視、崇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