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東州兵的意思、東州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東州兵的解釋

東漢 後期, 劉焉 占據 四川 益州 ,收編 南陽 、 三輔 等地流民而組成地主豪強軍隊的名稱。參閱《後漢書·劉焉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東州兵”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東州兵”是東漢末年由益州牧劉焉、劉璋父子組建的軍事力量,核心成員為躲避中原戰亂(如董卓之亂、黃巾起義)而南遷至益州的流民,主要來自三輔(今陝西中部)、南陽(今河南西南部)等地。這支軍隊因在益州缺乏根基,成為劉氏政權壓制本地豪強的嫡系武裝。


二、曆史背景與作用

  1. 組建背景
    公元188年劉焉入主益州後,為對抗本土士族勢力,收編流民及部分黃巾殘部,形成“東州兵”。其治所初設綿竹而非成都,即因忌憚成都豪族。

  2. 軍事功能

    • 鎮壓叛亂:如劉璋時期平定趙韪之亂,東州兵成為平叛主力。
    • 制衡本地勢力:通過武力打壓益州豪強,鞏固劉氏統治。

三、倒戈與結局

劉備入蜀時,東州兵迅速倒戈,原因有二:

  1. 與益州豪族的矛盾:長期鎮壓導緻雙方積怨,東州兵需借助外部勢力(劉備)保障自身安全。
  2. 利益契合:東州系将領(如法正、李嚴)認為劉備集團更能代表其利益,促成合作。最終東州兵融入蜀漢政權,部分成員成為蜀漢重臣。

四、曆史意義

東州兵體現了東漢末年流民武裝與地方權力的結合,其興衰反映了益州内部的地域矛盾和政治博弈,也為蜀漢政權奠定了基礎。

如需進一步了解細節,可查閱《後漢書·劉焉傳》或《華陽國志》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東州兵》這個詞意味着東方州内的士兵。它由兩個部首構成,左邊是“東”字的部首“一”,右邊是“州”字的部首“巛”。總共有10個筆畫,其中“一”部3畫,“巛”部7畫。 《東州兵》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字形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并沒有明确的古代寫法,我們無法準确描述它的古代形态。 在繁體字中,字形和簡體字相似,隻是筆畫的書寫方式稍有不同。 以下是《東州兵》的例句: 1. 這支東州兵非常勇敢,他們在戰場上奮勇作戰。 2. 東州兵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已經成為了一支富有戰鬥力的部隊。 3. 城牆上駐紮着一隊東州兵,他們守衛着城市的安全。 與《東州兵》相關的組詞有: 1. 東方:表示東方地區的意思。 2. 州内:指在同一個州(地區)内部。 3. 士兵:指軍隊中的士兵,是指服從命令、捍衛國家的人。 與《東州兵》相近義的詞語有: 1. 州軍:指駐守在某個地區的軍隊。 2. 當地軍:指駐紮在某個地方的軍隊。 與《東州兵》相反義的詞語可能是: 1. 西州兵:表示西方地區的士兵。 2. 反對軍:指與某組織或政權對立的武裝力量。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