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鹿頭關。《新唐書·憲宗紀》:“ 高崇文 及 劉闢 戰于 鹿頭栅 ,敗之。”參見“ 鹿頭關 ”。
“鹿頭栅”是古代地名,具體解釋如下:
“鹿頭栅”指唐代關隘鹿頭關,是古代軍事防禦設施。該名稱源于《新唐書·憲宗紀》記載的戰役:“高崇文及劉辟戰于鹿頭栅,敗之。”
鹿頭關是唐代重要關隘,位于今四川省德陽市境内。公元806年,唐憲宗派高崇文讨伐西川節度使劉辟,雙方在此激戰,最終劉辟兵敗被俘。
需與成語“鹿栅”(比喻官員貪污)區分,兩者含義完全不同。
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軍事地理或《新唐書》相關記載,可查閱權威曆史文獻。
《鹿頭栅》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于描述某個地方的地名,特指某地區的一種圍欄或栅欄的形狀類似鹿頭。
根據《漢字部首表》,《鹿頭栅》的部首是“鹿”,它屬于“生物部首”;根據筆畫數計算,這個詞語總共有17畫。
《鹿頭栅》這個詞的來源一般認為與地形和地貌有關。在古代,人們為了防止野生動物侵入,或者是為了限制牲畜的活動範圍,會用樹枝或者栅欄圍起一個區域,而這個區域的形狀類似鹿頭。因此,這個地點就以此形狀命名為“鹿頭栅”。
《鹿頭栅》的繁體字形為「鹿頭柵」。
根據古時的記載,古代寫作「鹿頭欄」或者「鹿首欄」的寫法也被使用。
1. 這個村子的外圍用一道高高的鹿頭栅圍起來,防止野獸進入。
2. 在古代,很多寺廟和宮殿的周邊都有鹿頭栅的環繞。
1. 栅欄:指用樹木、木材等構成的障礙物。
2. 圍欄:指用來圍住某個場所或區域的欄杆或圍牆。
3. 籬笆:指用木條、鐵絲等搭建的隔離物。
栅欄、圍欄、籬笆
開放、無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