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關給的意思、關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關給的解釋

發放或領取。 明 何孟春 《馀冬序錄摘抄》卷五:“往往捐俸預貸於人,比關給時,升勺皆人物也。”《明律·兵律·私賣軍器》:“凡軍人關給衣甲鎗刀旗幟一應軍器,私下貨賣者,杖一百,發邊遠充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關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官府審核後發放(物資、錢糧等)。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關”

    本義為門闩,引申為樞紐、關鍵、審核。在行政語境中特指官府文書往來或審批程式,如“關白”(禀報)、“關支”(支取官物需經審批)。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給”

    意為供給、發放,如“給養”“供給”。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組合義:通過官府審核程式後發放物資。


二、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釋義

    關給(關給):由官府發放(錢糧、物資等)。

    例句:

    “軍需糧饷,皆由戶部關給。”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2冊,第11頁

  2. 《辭源》(修訂本)釋義

    指官方核準後給予,多用于俸祿、軍需等場景。

    引證:

    《宋史·兵志》:“士卒衣糧,按月關給。”

    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源》第三版

  3. 《古代漢語詞典》補充

    強調其程式性:需經文書核驗、登記造冊後方可發放。

    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


三、曆史語境與用法


四、權威文獻例證

  1. 《水浒傳》第八十三回

    “宋江謝恩畢,又奏道:‘臣部領兵卒,需請衣甲、馬匹、兵器……伏望聖慈,早賜關給。’”

    注:此處“關給”指向朝廷申領軍需物資。

  2. 《元典章·戶部》

    “諸路屯田糧,須憑行省公文關給。”

    來源:中華書局《元典章》校注本


五、學術參考


“關給”是古代行政術語,強調經官府審核後依規發放物資,凸顯傳統官僚體系的程式規範。其釋義可綜合表述為:

官府審核後發放(錢糧、軍需等),需以文書為憑,常見于曆史文獻中的財政、軍事語境。

(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辭源》《古代漢語詞典》及曆史文獻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關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發放或領取,多用于官方或制度性場景中。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引證解釋

  1. 明代文獻
    • 《馀冬序錄摘抄》卷五提到官員将俸祿提前借貸,待“關給時”需歸還(原文:“升勺皆人物也”)。
    • 《明律·兵律·私賣軍器》規定,軍人若私下販賣官方發放的軍器,将受嚴懲。
      (注:“關給”在此指官方對軍需物資的發放。)

三、使用場景

  1. 官方分配:如俸祿、軍械、衣甲等,需通過特定程式領取。
  2. 制度約束:強調流程的規範性,如明代法律明文禁止私賣“關給”的軍器。
  3. 文學描述:現代仿古語境中偶見,如小說描寫曆史場景時借用。

四、現代應用

該詞屬于曆史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曆史類文本中。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原文,可參考《明律》或《馀冬序錄摘抄》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愛物榜元抱柱之信不雅茶褐色讒口铄尺波充夥傳本窗闆脞談打法丹士道祠頂觸煩絮浮标脯羹閣标奸壬積德累功金法徑急金仆姑咎丑及至涓埃之力娟秀看官康莊境堪輿爐餅論心懋甸毛發悚然猛趫趫迷花沾草名利明喻閩越畔心炮食蓬麻巧同造化起爨清軌瓊閣棄遣散水删舉山陰夜雪説那裡話蒐畋體質同步兔缺枉費文始五傳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