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祭祀時進獻時物。《禮記·祭統》:“奉之以物,道之以禮,安之以樂,參之以時,明薦之而已矣,不求其為。” 鄭玄 注:“明,猶絜也。”《舊唐書·孝友傳·崔沔》:“是以血腥爓熟,玄罇犧象,靡不畢登於明薦矣。” 宋 曾鞏 《仲秋告祭諸廟文》:“敢率舊章,用陳明薦。”
“明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拼音:míng jiàn
釋義:指在祭祀時進獻應時的物品,強調以潔淨、莊重的方式表達敬意。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禮制文獻,如《禮記·祭統》中記載:“明薦之而已矣,不求其為”,鄭玄注解“明”為“絜(潔)”,即潔淨之意。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作為研究古代禮制或文獻時的專業術語。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祭祀”“進獻”等更通用的詞彙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禮制或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禮記》等典籍或權威曆史研究資料。
《明薦》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明确推薦、明白表彰。它常用來形容推薦某人或某事物時具有清晰明确的态度和意見。
《明薦》是由“日”和“艸”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它的拼音為míng jiàn。它的筆畫數為10畫。
《明薦》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晚,古代沒有這個詞。它的出現在近現代,主要是為了表達一種明确且有力的推薦、表彰的态度。
《明薦》的繁體字為「明薦」。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并沒有《明薦》這個具體的字詞。因此,我們不能确定古時候人們是如何書寫這個詞的。
1. 這位專家對該方案給予了明薦。
2. 學生們都把他的派對明薦給了朋友們。
3. 他對這個新産品提出了明薦的意見。
1. 明智薦言
2. 明察秋草
3. 明知故薦
1. 大力推薦
2. 熱情推薦
3. 強烈推薦
1. 不推薦
2. 不贊成
3. 貶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