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罼弋的意思、罼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罼弋的解釋

泛指射獵。《國語·齊語》:“田狩罼弋,不聽國政。” 韋昭 注:“罼,掩雉兔之網也。弋,繳射也。”《韓非子·說疑》:“誠明於臣所言,則雖罼弋馳騁、撞鐘舞女,國猶且存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罼弋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兩種捕獵工具組合名稱。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罼”為捕鳥兔的長柄網具,“弋”指系有絲繩的短箭,二者常聯合使用,合稱“罼弋”。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小雅·鴛鴦》:“罼弋凫雁”,漢代鄭玄注:“罼,掩網也;弋,繳射也”,指用網具和箭矢共同捕捉水禽的狩獵方式。

在《周禮·夏官》中記載了“罼人”這一官職,負責掌管“罼弋”工具的使用,可見其在古代禮制中的特殊地位。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特别指出:“罼從網,畢聲,古謂之畢,今謂之罼”,說明該詞存在古今異名的語言演變現象。

權威來源:

  1. 漢典(www.zdic.net)《漢語大詞典》電子版
  2. 國學大師(www.guoxuedashi.net)《周禮》注疏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罼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1. 基本釋義
    “罼弋”讀作bì yì,泛指射獵活動,特指使用捕獵工具(如網、帶繩箭等)進行狩獵的行為。其中:

    • “罼”:指捕捉雉、兔等動物的網具(韋昭注《國語》中稱“掩雉兔之網”)。
    • “弋”:指用系繩的箭射獵(《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繳射”),也泛指射獵行為。
  2. 古籍例證

    • 《國語·齊語》提到:“田狩罼弋,不聽國政”,指沉迷狩獵而荒廢政務。
    • 《韓非子·說疑》中:“雖罼弋馳騁、撞鐘舞女,國猶且存也”,強調即使君主縱情狩獵享樂,國家仍可能存續。
  3. 擴展關聯
    “罼”在部分文獻中與“畢”通假,既可指捕網,也可引申為古代帝王儀仗中的一種器物(如“翠蓋耀澄,罼帟凝晨”),但此義項與“罼弋”一詞關聯較弱。

  4. 近義詞與工具
    類似詞彙如“矰弋”(帶繩短箭)、“椓弋”(木樁陷阱),均屬古代狩獵工具範疇,但具體形制與用途略有差異。

“罼弋”是古代對狩獵活動的統稱,既包含工具(網、箭),也指向行為本身,常見于描述統治者耽于遊獵的語境中。

别人正在浏覽...

艾符阿瓊白爐子百隧崩漏逋客曾無與二抄掇持蠡測海躊躇除紅春酒雕涸砥原動切防隄幹堆關夫子含着骨頭露着肉灏茫荒淫無道浣染胡白慧秀虎士箭竿白吉丁當金蘭友謹律酒鱗覺關凱聲科徭扣槃扪籥練朱離蕩柳巷民氣輾翻霓虹燈紐約攀教貧危千把青城瑞藹上層路線善心使絆子水果店殊衆宋方宿舊探索晚秋污镘先務小行子小火者諧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