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敬和。指唱和他人詩詞。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文章》:“比世往往見有和人詩者,題雲‘敬同’。” 王利器 集解引 盧文弨 曰:“以同為和,初 唐 如 駱賓王 、 陳子昂 諸人集中猶然。”
“敬同”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綜合權威來源可歸納為以下兩類核心解釋:
《孝經·士章》提到:“資于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此處“敬同”指對君主的敬意與對父親的尊敬一緻,強調敬意相通的倫理觀念,即通過侍奉父親的态度來對待君主,體現忠孝一體的思想。
詩詞唱題識
古代文人在和詩(即唱和他人詩詞)時,常以“敬同”作為題注,表示對原作的尊重與附和。例如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文章》提到“題雲‘敬同’”,初唐駱賓王、陳子昂的詩集中亦有此用法。
示例:若收到友人贈詩,回詩時可題寫“敬同某某詩韻”,以示恭敬應和。
引申為态度與價值觀
現代語境中,“敬同”可引申為以恭敬之心追求共同理想,如工作中對同事的尊重協作,或生活中踐行孝道與仁愛的境界。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若需深入考據可參考《孝經》及《顔氏家訓》相關章節。
《敬同》是一個漢字詞彙,由“敬”和“同”兩個字組成。
“敬”字的部首是“攴”,總共有12個筆畫。而“同”字的部首是“口”,總共有6個筆畫。
《敬同》詞語來源于古代文獻,通常用于表示對對方觀點或言辭的贊同和尊敬。
在繁體字中,“敬同”可以寫作“敬同”。
在古代漢字中,字形和現代有所不同。例如,“敬”字的古字形為“敬”,“同”字的古字形為“佟”或“仝”。
1. 他對朋友的觀點表示敬同,并給予了充分的支持。
2. 同事間應該相互尊重和敬同彼此的工作成果。
組詞:敬愛、敬重、敬仰、同意、共同
近義詞:贊同、認同、同意
反義詞:不同、抗議、反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