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國家的軍隊。《魏書·彭城王勰傳》:“昔聞國軍獲勝,每逢雲雨。今破 新野 、 南陽 及摧此賊,果降時潤。誠哉斯言。”
(2).國6*民6*黨政府自稱其軍隊為“國軍”。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國軍漢語 快速查詢。
"國軍"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語境和政治含義的專有名詞,其核心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詞典學定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國軍指"國家軍隊的簡稱,特指1925年至1947年間中國國民黨組建并領導的國民革命軍"。該詞條強調其作為特定曆史時期國家武裝力量代稱的職能屬性,語義範疇包含軍事建制與國家政權雙重維度。
二、曆史沿革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記載,該稱謂始見于1925年廣州國民政府整編的國民革命軍建制,北伐戰争時期成為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直屬武裝力量的标準稱謂。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頒布後改稱"中華民國國軍",直至2000年台灣地區相關法規修訂時,在正式文書中逐漸被"國軍"與"國防軍"等中性表述替代。
三、文化語境變遷 《兩岸關系辭典》指出,在當代漢語語境中,"國軍"一詞主要存在于曆史文獻與特定政治表述中。大陸地區現行規範性文件中,依據《關于正确使用涉台宣傳用語的意見》要求,涉及台灣地區武裝力量時應使用"台灣地區武裝力量"等法定表述,避免使用可能産生主權誤解的稱謂。
“國軍”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核心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進行解讀:
一、基本含義 指代國家的軍隊,即國家政權建立的武裝力量。該用法最早見于《魏書》等古籍,如《北史·彭城王勰傳》中“國軍獲勝”即指國家軍隊的勝利。
二、特定曆史稱謂 特指中國國民黨領導的軍隊:
注意:當代使用該詞需注意語境,避免混淆國家軍隊的廣義概念與特定曆史時期的軍隊稱謂。如需引用曆史文獻,建議标注具體時間範圍(如1925-1949年間的國民黨軍隊)。
哀雅罷職卞寶璧晖不赢蠶蔟長慶赤纏回出眼耋吏番戶改適剛格官亭桂殿蘭宮孤經國玺橫徵苛役鴻都學弘文館厚謝花花世界歡醑宦轍華容簡覈嘂嘑階級性戒色九垓八埏吉祝陵母伏劍零湯團龍虎風雲曼徹斯特維多利亞大學蠻音迷丢答都墨法暖風慶忌起文日差攝袵詩選疏茹暑濕私賂荪桡唐臨晉帖庭帏透信襪褲望秩為富不仁握霧拏雲香乳遐逖鞋掌熄火饩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