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番戶的意思、番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番戶的解釋

(1). 唐 時謂被赦免過一次的官奴、官婢。 宋 費衮 《梁溪漫志·官戶雜戶》:“按 唐 制,凡反逆相坐,沒其家為官奴婢……男年十四以下者配司農;十五以上者,以其年長,令遠京邑,配 嶺南 為城奴也。一免為番戶,再免為雜戶,三免為良人,皆因赦宥所及則免之。”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四節:“通年服役的人,稱為官奴婢,免(朝廷下赦诏,官奴婢與普通罪人同得寬免)一次稱為番戶。”

(2). 清 時稱少數民族已編入戶籍者。《清會典·戶部五·尚書侍郎職掌五》:“ 甘肅 循化 、 莊浪 、 貴德 、 洮州 , 四川 懋功 、 打箭鑪 , 雲南 維西 、 中甸 等處,同知通判所屬為番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番戶”是一個曆史術語,其含義在不同朝代有所差異,主要分為唐代和清代兩種釋義:

一、唐代釋義

番戶指被赦免過一次的官奴婢(包括官奴、官婢)。根據唐代制度,因謀反等罪被抄家者,其家屬會被貶為官奴婢。若遇朝廷赦免,第一次赦免後稱為“番戶”,第二次赦免為“雜戶”,第三次則恢複為平民。例如:

二、清代釋義

清代将部分邊疆少數民族編入戶籍後,稱為“番戶”。例如:

三、其他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番戶”可引申為“不勞而獲的人”,但這一用法與曆史定義關聯較弱,可能是現代引申義。

需結合具體曆史語境理解該詞。唐代側重赦免制度,清代指向戶籍管理,而現代解釋可能存在語義演變。建議參考權威曆史文獻以獲取更精準的定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番戶的意思及相關信息 段落1:番戶的意思

《番戶》是一個漢字詞彙,意為“外來人口居住的房舍”。在現代漢語中,通常用來指代外地人或外來人群在城市中的居住地。

段落2: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中的編碼,可以将“番戶”拆分為“番”和“戶”兩個部分。其中,“番”這個部首是“田”,“戶”這個部首是“戶”。筆畫部分,從左至右畫“番”需要五畫,“戶”需要四畫。

段落3:來源及繁體

《番戶》一詞最早源于古代,當時的中原人民對來自邊疆的不同族群及外來人口的居住地稱之為“番戶”。繁體對應的字形為「番戶」,與簡體字形相比僅有部分筆畫和結構上的差異。

段落4:古時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文字的演變曆程,漢字的書寫形式也有所變化。而古時漢字寫法會因時代演變而略有不同。目前,我們所使用的“番戶”字主要是基于清朝時期的字形标準。

段落5: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例句:
- 他們住在一座城市的番戶裡。
- 這個區域房價偏高,大多數番戶隻能選擇外圍地區。
組詞:番屋、番地、番人、戶口
近義詞:僑居、外來居民、外地人
反義詞:本地居民、當地人、土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