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暑濕的意思、暑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暑濕的解釋

炎熱潮濕。《史記·大宛列傳》:“ 條枝 在 安息 西數千裡,臨 西海 ,暑溼。” 唐 韓愈 《唐故江西觀察使韋公墓志銘》:“為瓦屋萬三千七百,為重屋四千七百,民無火憂,暑濕則乘其高。” 明 唐順之 《送太平守江君序》之一:“以北土能寒之人而争騖于毒利暑濕瘴癘之域……此兵家之忌。” 清 王鵬運 《<彊邨詞>序》:“江幹暑溼,不可久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暑濕”是中醫術語,指夏季因暑熱與濕邪共同侵襲人體引發的外感病證,具有季節性(夏秋季多發)和地域性(南方更常見)特點。以下從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核心概念與病因

  1. 病邪特性:暑濕由暑邪與濕邪結合而成,兼具暑的炎熱傷津和濕的黏滞重濁特點,易阻滞氣機。
  2. 發病誘因:
    • 外因:夏季高溫多雨,濕熱環境易滋生暑濕邪氣。
    • 内因:脾胃虛弱、過度貪涼(如空調、冷飲)或淋雨涉水,導緻陽氣受遏,濕邪内蘊。

二、典型症狀表現

暑濕侵襲部位不同,症狀有所差異:

  1. 肌表郁遏:身熱、頭身困重、微汗、口渴、胸脘痞悶。
  2. 困阻中焦:壯熱煩渴、胸悶腹脹、食欲減退、小便短赤。
  3. 彌漫三焦:咳嗽痰黏、面赤身熱、大便溏臭,甚至咯血。
  4. 其他特征:舌苔黃膩或白膩,脈滑數或濡緩。

三、調理與治療

  1. 中醫治法:
    • 清暑化濕為主,常用方劑如新加香薷飲、藿樸夏苓湯。
    • 中成藥可選參苓白術散改善濕重體質。
  2. 日常調理:
    • 避免長時間處于潮濕悶熱環境,適度運動排汗。
    • 飲食宜清淡,少食生冷,可適量食用薏米、赤小豆等利濕食材。

提示:若症狀持續或加重(如高熱不退、便血),需及時就醫,西醫中腸傷寒、流感等疾病可能與暑濕證相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暑濕》是一個常用的詞語,形容夏季高溫潮濕的天氣狀況。暑指炎熱、夏天,濕指潮濕、多濕。下面分别從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等方面來介紹這個詞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暑濕》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日和水,日是指太陽,水表示水。《暑濕》一共有10個筆畫。 來源:《暑濕》是由兩個漢字組成,通過結合這兩個字的意義,形成了這個詞語。在夏季,氣候炎熱,常常伴隨着潮濕的空氣和大量的汗水,因此出現了這個詞語。 繁體:《暑濕》的繁體字寫法為「暏濕」。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時候《暑濕》的寫法為「暑濕」。 例句:使用《暑濕》這個詞語可以描述夏季的天氣情況。例如:今年的暑濕天氣特别讓人難受,連續幾天的高溫和潮濕讓人感覺非常悶熱。 組詞:與《暑濕》相關的組詞有暑熱、濕氣、高溫、潮濕等。 近義詞:與《暑濕》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悶熱、炎熱、濕熱等。 反義詞:與《暑濕》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涼爽、幹燥等。 總結:《暑濕》是一個常用的詞語,用來形容夏季高溫潮濕的天氣情況。拆分部首為日和水,有10個筆畫。該詞語的來源可以通過結合這兩個字的意義推測出來。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暑濕」,繁體字寫法為「暏濕」。可以通過《暑濕》這個詞語來描述夏季的天氣情況,與之相關的組詞有暑熱、濕氣、高溫、潮濕等。與之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悶熱、炎熱、濕熱等,相反的詞語有涼爽、幹燥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