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弘文館的意思、弘文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弘文館的解釋

唐 武德 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館于門下省。九年, 太宗 即位,改名弘文館。聚書二十馀萬卷。置學士,掌校正圖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禮儀輕重時,得與參議。置校書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錯謬。設館主一人,總領館務。學生數十名,皆選皇族貴戚及高級京官子弟,師事學士受經史書法。 唐中宗 神龍 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 李弘 名,改曰昭文館。 玄宗 開元 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館。因學生出身貴族,不專經業, 開元 以後,令依國子監生例考試,惟帖經減半。 明 初亦設弘文館,不久即廢。 宣德 間,複建弘文閣,不久并入文淵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弘文館

一、定義與性質

弘文館是中國古代官方學術機構,始設于唐代,隸屬門下省。其核心職能為典藏典籍、校理圖書、教授生徒、參議朝政,是集文化教育、學術研究、政治咨詢于一體的綜合性機構。《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掌詳正圖籍、教授生徒,并參議朝廷制度沿革等。”

二、核心職能

  1. 典籍整理與校勘

    負責宮廷藏書的管理、校訂與抄錄,如《新唐書·百官志》載:“掌詳正圖籍,教授生徒。朝廷制度沿革、禮儀輕重,皆參議焉。”

  2. 貴族教育

    招收皇族、高官子弟(如“弘文生”),講授經史、書法(尤重歐陽詢、虞世南書體),培養政治人才。

  3. 參政議政

    學士可參與修訂典章制度、谏議政事,如褚亮、虞世南等曾任弘文館學士,直接輔佐皇帝決策。

三、曆史沿革

四、地位與影響

弘文館是唐代文化政策的象征,整合了學術與政治資源:

五、文獻佐證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新唐書·百官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唐六典》(中華書局校注本)
  4. 《舊唐書·職官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弘文館”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化機構,其含義與曆史作用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1.設立背景與沿革

2.核心職能

3.曆史影響

4.補充信息

弘文館不僅是唐代文化教育的象征,更在政治制度、典籍傳承方面發揮了樞紐作用,其影響力延續至後世多個朝代。

别人正在浏覽...

白齒青眉碧鲈朝次撤根到底大别山搭界黨性盜篡打一棒快球子方向盤肥腸滿腦附加費改邪歸正概要恭密乖變光烈漢後橫不拈豎不擡鴻振監祠江鼍驕僻寄藏金蘭友渴烏空灑灑淚容斂衽靈洲六龍車漫駡馬蹄決明廟論内號謙靖譴祟淺灘青箋清修起念窮研拳摯忍恥仁義如期賒死事功之學衰親説得響嵩丘頭童齒豁頭陀行玩完蚊腳霞爛憲罰小隸犀燈然戲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