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帏的意思、庭帏的詳細解釋
庭帏的解釋
(1).指婦女居住的内室。 唐 寒山 《詩》之十二:“鸚鵡宅西國,虞羅捕得歸。美人朝夕弄,出入在庭幃。”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鏡聽》:“庭幃之中,固非憤激之地。”
(2).庭闱。指父母居住處。 唐 孟浩然 《送王五昆季省觐》:“公子戀庭幃,勞歌涉海沂。”《再生緣》第十七回:“閨閣知音稿當玩,庭幃尊長盡開顔。”參見“ 庭闈 ”。
詞語分解
- 庭的解釋 庭 í 堂階前的院子:庭院。庭園。庭除(“除”,台階)。 廳堂:庭宇。庭闱(父母所屬内室,借指父母)。庭訓(父親的教誨,亦指家教)。家庭。 審判案件的處所或機構:法庭。 古同“廷”,朝廷。 筆畫數:
- 帏的解釋 帏 (幃) é 帳子、幔幕。 古代人佩帶的香囊。 筆畫數:; 部首:巾;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庭帏”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指婦女居住的内室
- 這一含義源自唐代寒山的詩句“出入在庭幃”(《詩》之十二),描述女性日常活動的私密空間。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鏡聽》中也提到“庭幃之中,固非憤激之地”,進一步印證其作為家庭内部女性居所的語境。
2.指父母居住的地方(同“庭闱”)
- 唐代孟浩然在《送王五昆季省觐》中寫道“公子戀庭幃”,表達對父母居所的眷戀。此用法與“庭闱”相通,如《文選·東京賦》等文獻提到“庭闱”時,也指代父母居處或家庭。
補充說明
- 結構分析:“庭”為半包圍結構,本義指庭院;“帏”為左右結構,意為帳幔或私密空間,組合後引申為家庭内部特定區域。
- 關聯擴展:在古漢語中,“庭”還可通“廷”,指朝廷(如“揚于王庭”),但此義與“庭帏”無直接關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庭帏的意思
庭帏是指放在庭院内的帷幕,用于遮擋陽光或保護隱私。在古代,它常常被用作貴族的居所中的重要裝飾之一。
拆分部首和筆畫
庭帏的部首分别是廣和巾,庭帏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和繁體
庭帏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秋水》一篇中。而在繁體字中,庭帏的寫法為「庭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庭帏的寫法有不同的變體。例如,在《莊子·秋水》中,《康熙字典》中也将其寫作「庭籡」。
例句
在炎炎夏日,我家的庭帏擋住了烈日的炙烤,給我們提供了陰涼的地方。
組詞
庭院、帷幕、陽光、遮擋、隱私
近義詞
帷幕、懸帳、幔帳
反義詞
敞開、公開、透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