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恭奴的意思、恭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恭奴的解釋

即 匈奴 。系 王莽 所改稱。《漢書·匈奴傳下》:“ 天鳳 二年…… 鹹 等至,多遺單于金珍,因諭説改其號,號 匈奴 曰‘ 恭奴 ’,單于曰‘善于’,賜印綬。”參見“ 匈奴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恭奴是古代文獻中匈奴的别稱之一,特指西漢末年至新莽時期對匈奴的官方稱謂。據《漢書·王莽傳》記載,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王莽為推行“去胡化”政策,将“匈奴單于”更名為“恭奴善于”,并将“匈奴”改稱“恭奴”。這一名稱更替體現了當時中原政權對邊疆民族的政治态度。

從構詞角度分析,“恭”為恭敬、謙遜之義,“奴”在古漢語中可作他稱代詞,合稱“恭奴”暗含中原王朝對匈奴既需維系表面禮敬、又隱含貶抑态度的矛盾立場。現代學者在《兩漢邊疆民族關系研究》中指出,此類稱謂變化是古代華夷觀念與政治博弈的縮影。

目前《漢語大詞典》《辭海》等權威辭書未單獨收錄該詞條,但在《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明确标注了“恭奴”即王莽時期匈奴的官方代稱。該詞現代僅見于曆史研究領域,日常語言中已不再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恭奴”一詞有兩種不同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1. 曆史政治稱謂(主要含義) 根據的記載,“恭奴”是王莽篡漢後對匈奴的官方改稱。公元15年(天鳳二年),王莽派使者攜帶金銀財寶安撫匈奴,單方面将“匈奴”更名為“恭奴”,單于改稱“善于”,并頒發新印绶。這一行為帶有政治貶低意圖,通過字面意義的“恭順之奴”來強調匈奴應臣服于新朝。

  2. 成語化引申(次要含義) 部分資料如提到,“恭奴”可拆解為“恭敬+奴仆”,形容對他人極度謙卑服從的狀态。但這種用法在古籍中未見明确例證,可能屬于現代對字面的衍生解讀。

建議優先采用曆史學解釋,尤其在涉及漢代文獻時,需注意王莽改制背景下的特殊政治命名現象。若在文學或口語場景中遇到該詞,則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白招矩抱雞邊窗冰散瓦解鄙制不飏齒齒癡骸觸事醋妒打印子跕蹀東崖鬥靡杜絕而姬壺房燕法書帖故城漢旅含冤浩郁狩恒士黃芽鼎毀于一旦江信解衣包火矩德掘發康衢歌刻儉虧待老漢靈仗羅闉緑豆縷鹿冒夜米南宮辟曆欠體青崖襦袴歌閃倏神至之筆十朋黍絲探覩天度同雠頭魚宴推動忘反違背溫那沙蝸蟲五權憲法香火地陷辱獻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