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恒士的意思、恒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恒士的解釋

平庸的人。《戰國策·秦策二》:“ 甘茂 ,賢人,非恆士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恒士"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文言詞彙,現代漢語詞典中通常未單獨收錄。其含義需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單字的本義及古籍中的用例來理解:

  1. 字義拆解與核心含義:

    • 恒:本義指長久、固定不變。《說文解字》:“恒,常也。”引申為恒心、持久、經常之意。
    • 士:在古代指具有一定才能、德行或社會地位的人,常特指讀書人、知識分子或低級貴族、武士等。
    • 合義:将“恒”與“士”結合,“恒士”字面上可理解為具有恒久品德、堅定操守或有恒心毅力的人,特指士人階層中那些品格堅毅、行為有常、不輕易改變志向或節操者。
  2. 古籍中的用例與語境義:

    • 該詞可見于部分古代文獻,用以形容或指代品德高尚、意志堅定的士人。
    • 例一:《史記·趙世家》記載趙簡子之言:“吾聞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諸大夫朝,徒聞唯唯,不聞周舍之谔谔,是以憂也。簡子由此能附趙邑而懷晉人乎?…恒士不忘。”此處“恒士”指像周舍那樣能堅持直言進谏、不忘本分的忠貞之士 。
    • 例二:《晉書·王導傳》載導上疏:“誠宜經綸稽古,建明學業,以訓後生,漸之教義,使文武之道墜而複興,俎豆之儀幽而更彰…擇朝之恒士,…使鹹知本務。”此處“恒士”指朝廷中德行恒常、可作楷模的士大夫 。
    • 例三:宋人筆記或文集中偶見,多延續此意,指有恒德、守常道的讀書人或官員。

總結釋義: “恒士”意指具有恒久不變之高尚品德、堅定操守和頑強意志的士人。它強調士人階層中那些能持之以恒地堅守道德準則、理想信念或職責本分,不為外界所動搖的典範人物。該詞帶有明顯的褒義色彩,體現了古人對士人道德修養和人格力量的期許。

參考來源:

  1. 《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
  2. 《晉書》(中華書局點校本)卷六十五·列傳第三十五·王導傳。
  3.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縮印本). 上海: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7. (雖未單列“恒士”詞條,但其對“恒”、“士”的釋義及古籍引例為理解該詞提供了基礎)。

網絡擴展解釋

“恒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釋義

恒士指平庸的人或常人,帶有對人物能力或品性普通的評價色彩。該詞由“恒”(意為平常、普通)與“士”(泛指人)組合而成。

二、發音與注音

三、經典出處

最早見于《戰國策·秦策二》:“甘茂,賢人,非恒士也。”此處通過否定句式強調甘茂的才能超越常人。

四、詞義解析

五、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文學作品中,用于描述人物的平凡特質。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戰國策》等權威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寶閣兵慌馬亂博通經籍逋谪慘叫趁打夥車主笞服沖舉牀垠垂紳正笏純良鼎成定弦二龍戲珠二校罰單刮席蠱溺和蕃河湟河梁攜手猴池獲生绛趺兼年見笑交中饑飽勞役祭典旌羽究研懇憤臘八醋類申了似令氣鄰私龍仙芝磨刀雨纆徽末涓目想凝神拗怒蒲伏起館輕安阙佚揉耳三鄉詩傷歎守藏黍醴司裡統府退殿小家子氣小泰吓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