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科植物名。一年生草本,葉由三片小葉組成,花小,綠黃色。莢果内有綠色種子,可供食用,亦可釀酒、制粉條。用水浸濕,令發芽,稱綠豆芽,可作蔬菜。還可入藥,能清熱解毒。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三·綠豆》:“緑以色名也。舊本作菉者,非矣……北人用之甚廣,可作豆粥、豆飯、豆酒。炒食麨食,磨而為麪,澄濾取粉,可以作餌頓餻。盪皮搓索,為食中要物。以水浸濕,生白芽,又為菜中佳品。牛馬之食亦多賴之,真濟世之良穀也。”
緑豆(lǜ dòu)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屬性
屬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葉片由三片小葉組成,開綠黃色小花,莢果内含綠色種子。原産于印度,現廣泛種植于溫暖地區。
二、主要用途
三、曆史記載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緑以色名也”,并詳述其廣泛用途,如北方人用于飲食及加工食品。
四、其他名稱
古時曾寫作“菉豆”,後規範為“綠豆”。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文獻及植物學資料,如需完整内容可查閱《本草綱目》或農業相關文獻。)
緑豆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指的是一種封皮外表綠色,内部嫩黃可食用的豆類。它是一種常見的食物原料,廣泛用于烹饪和制作各種菜肴。
緑豆的拆分部首為“艹”,表示與植物相關。它總共由12個筆畫組成。
緑豆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容易理解。緑字的意思是“綠色”,而豆字就是指豆類。結合起來,就是指綠色的豆類。
緑豆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綠豆”。以繁體寫法來看,字形相對更複雜一些。
在古代漢字中,緑豆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緑字在古代可以寫作“綠”,而豆字的舊字形為“荳”。所以緑豆有時也可以寫作“綠荳”。
1. 媽媽做了一鍋清炖緑豆湯,非常清爽可口。
2. 煮熟的緑豆可以用來制作糕點和甜品。
緑豆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各種詞組,如緑豆糕、緑豆湯、緑豆飯等。
緑豆的近義詞有豌豆和青豆,它們都是屬于豆類的食材。
緑豆的反義詞可以是紅豆,因為紅豆和緑豆顔色相反,用途也不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