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康衢歌的意思、康衢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康衢歌的解釋

相傳 春秋 齊 甯戚 飼牛,擊牛角而歌于康衢,辭曰:“南山矸,白石爛,生不遭 堯 與 舜 禪。短布單衣適至骭,從昏飯牛薄夜半,長夜曼曼何時旦?” 桓公 奇其歌,命後車載回,任以國政。事見《呂氏春秋·舉難》、 漢 劉向 《說苑·尊賢》。歌辭見《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後因以“康衢歌”喻指賢才不遇而發之悲歌。 唐 駱賓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啟》:“﹝君侯﹞觀 梁父 之曲,識卧龍於 孔明 ;聽康衢之歌,得飯牛於 甯戚 ,是用異人翹首,俊乂歸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康衢歌是漢語中的一個典故性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代歌頌太平盛世的民歌,常用來稱頌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理想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字面釋義與典故來源

“康衢”指四通八達的大路,“歌”即歌謠。該詞典出《列子·仲尼》:

堯治天下五十年,微服遊于康衢,聞兒童謠曰:“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此童謠贊頌堯帝治下百姓安居、無為而治的盛世景象,後以“康衢歌”或“康衢謠”代指此類歌頌治世的民間歌謠 。


二、文化内涵與象征意義

  1. 政治清明的象征

    典故中孩童傳唱的歌謠,暗喻統治者德政深入人心,百姓自發稱頌。如《佩文韻府》釋:“康衢歌,喻天下太平之謠” 。

  2. 理想社會的文化符號

    後世文人常用此典寄托對太平盛世的向往。如宋代王安石《還自舅家書感》中“斜陽照孤影,康衢謠欲成”,即以“康衢謠”暗喻對治世的期待 。


三、文學應用與演變


四、權威文獻佐證


參考資料來源

  1. 《列子·仲尼》,中華書局點校本.
  2. 《佩文韻府》卷三“康衢”條,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五十二,上海人民出版社.
  4. 趙翼《瓯北集》卷三十,鳳凰出版社.
  5. 《漢語大詞典》第7冊,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6. 《古漢語典故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康衢歌”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與古代賢才不遇的境遇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詞義

“康衢”指寬闊平坦的大路,“歌”即歌唱。字面組合可理解為“在大路上歌唱”,但實際含義需結合典故理解。

2.典故來源

據《呂氏春秋·舉難》和《說苑·尊賢》記載:春秋時齊國甯戚懷才不遇,曾擊牛角而歌于康衢(大路),歌詞中有“生不遭堯與舜禅”“長夜漫漫何時旦”等句,抒發未遇明君的悲歎。齊桓公聽聞後,賞識其才華并委以重任。

3.引申含義

後世以“康衢歌”比喻賢能之士未遇伯樂時的悲歎,成為文學中表達懷才不遇的典型意象。例如唐代駱賓王在《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啟》中引用此典,暗喻自身境遇。

4.注意可能的誤解

部分現代解釋(如查字典)将“康衢歌”引申為“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 此說法與原始典故不符,可能是對字面義的誤讀。需結合曆史文獻理解其本義。

5.相關文獻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裴骃集解引應劭注。

别人正在浏覽...

拔虎須稗乘變化身碧草壁飛柄任跛鼈千裡博實黜抑大陸理性派德綏點差颠唇簸嘴吊引彫殒讀書人繁盛封鵝工課怪傑冠雀哈喇豪濮滑七擦花針角鵄借留九垠積黠聚結隽士刳剝阃幕連春力力脈沖涅手甯為鷄口,無為牛後輕飈虬蟠全丁曲懸稔成濡洽三大奇書聲塵生數收條順助吞納吞象帷帏問名財卧椅五寸子瑕痕縣辦效程小鹿兒心頭撞訢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