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周天的度數。古代天文學劃分周天區域的單位。《後漢書·律曆志下》:“昬明之生,以天度乘晝漏。” 宋 蘇轼 《管仲論》:“今夫天度三百六十,均之十二辰。”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一章:“大地各國言天度地度者,率以三百六十為數,極零畸而不整。”
(2).天子的胸懷。 宋 李綱 《靖康傳信錄》卷二:“餘於是竊歎 道君 天度之不可及也。” 宋 葉適 《謝除華文閣待制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表》:“惟賴天度并涵,皇明隱燭,獲從容而善退,保優佚之令終。”
“天度”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周天的度數
這是其核心義項,指古代天文學中劃分周天區域的單位。周天即黃道圓周,古人将其分為365度(或360度),用以标度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迹和節氣變化。例如:
天子的胸懷
引申為帝王的胸襟氣度,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對君主的贊頌。例如:
中醫理論中的“天度”
在《黃帝内經·素問》中,“天度”與“氣數”結合,指天體運行對生命節律的影響,如四季陰陽消長與人體的對應關系。
文學與哲學中的比喻
部分文獻将“天度”用于形容宇宙的遼闊或自然界的宏大,如康有為《大同書》提到“天度地度”的劃分。
可通過查字典(來源1、3)或中醫典籍(來源4)進一步了解專業用法。
《天度》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上天審判人間衆生的方法和标準”。通過這個詞可以理解為上天對人們行為和品德的評判和裁決。
《天度》的拆分部首為“鬥”和“小”,總共由7個筆畫構成。
《天度》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儒家認為天道統治着人間,人們的行為應該符合天道的原則。因此,天度指的是按照天道來衡量和評判人們的行為。
《天度》的繁體字為「天度」,與簡體字形式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變革,而《天度》詞彙早期的古代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可能會有一些變體形式。
1. 人們的行為應該追求合乎《天度》。
2. 在《天度》的評判下,善有好報,惡有惡報。
1. 天地之度
2. 天人合一的度量
3. 天道審度一切
天理、天意、天命
人度、世度、俗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