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拱服的意思、拱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拱服的解釋

敬畏,服從。 元 鄭光祖 《老君堂》第二折:“我想 唐 家國坐 鹹陽 ,人心拱服。”《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衆人拱服而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拱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文言文或曆史文獻中。其核心含義為:

一、核心釋義

指恭敬地服從、歸順,強調以謙卑、尊崇的态度接受權威或命令。

二、古籍用例與語境

  1. 《史記·項羽本紀》:

    “諸侯皆拱服,莫敢枝梧。”

    (諸侯均恭敬歸順,無人敢違抗。)

    此處描述項羽在巨鹿之戰後确立霸主地位,各方勢力對其的敬畏服從。

  2. 《漢書·王莽傳》:

    “四海之内,莫不拱服。”

    (天下之人無不恭敬歸順。)

    反映王莽篡漢初期借助禮教與威勢迫使民衆表面順服的狀态。

三、權威辭書釋義

四、語義辨析

區别于普通“服從”,“拱服”隱含以下特征:


參考文獻:

《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拱服”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ǒng fú,其核心含義為敬畏、服從,常通過行禮等動作表達對他人的尊重與順服。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詞義

  1. 詞義構成
    • “拱”指雙手合抱行禮(如拱手禮),引申為恭敬的态度;
    • “服”意為服從、信服,強調内心與行為的雙重遵從。
  2. 綜合釋義
    指通過禮節性動作(如行禮)表達敬畏與服從,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強調對他人的尊重與認可。

二、結構與用法

  1. 詞性
    動詞,多用于描述群體或個體對權威、德行的由衷順服。
    例句:

    • “衆人拱服而散。”(《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
    • “唐家國坐鹹陽,人心拱服。”(元·鄭光祖《老君堂》)
  2. 語境延伸
    在曆史或文學作品中,常與“德威”“恩威”等詞搭配,體現對德行或威勢的敬服。
    例:蘇武牧羊典故中“拱服漢德威”,指匈奴對漢朝恩威的敬畏。


三、近義詞與相關表達


四、使用場景

  1.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臣民對君主、民衆對德政的服從。
  2. 現代用法:較少使用,偶見于強調傳統禮節或文學化表達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參考《初刻拍案驚奇》《老君堂》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民國辨哥麃麃不恥最後才貌雙絕草灰超轉除祥代指打模糊達斡爾語颠童曡子斷刻兌域渡橋獨自個娥皇訪看飛電飛眼傳情鈎深洪聖後肢灰管回旋溷擾禍從口出,患從口入儉設計量鯨鯊拘局開花類丑列子靈誅魔法拿唐跄地七單欽服阮步散估神源世閥時傑濕漬漬說頭私籴所聞貪禍田驺題額鐵馬金戈廷理頭腦發脹香飯鹹濩械用寫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