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誅的意思、靈誅的詳細解釋
靈誅的解釋
謂天子的征讨或殺戮。 漢 陳琳 《檄吳将校部曲文》:“謂為舟楫足以拒皇威,江湖可以逃靈誅。” 唐 宋之問 《谒禹廟》詩:“光驅總昌會,後至伏靈誅。” 唐 司空圖 《複安南碑》:“幽陰雪憤,竦七廟之靈誅。”
詞語分解
- 靈的解釋 靈 (靈) í 有效驗:靈驗。靈丹妙藥。 聰明,不呆滞:靈巧。機靈。靈慧。 敏捷的心理活動:靈機。靈感。靈性。 精神:靈魂。心靈。英靈。 舊時稱神或關于神仙的:神靈。精靈。 反映敏捷,活動迅速:靈活。
- 誅的解釋 誅 (誅) ū 把罪人殺死:害民者誅。誅滅。誅鋤。誅戮。伏誅。 責罰:誅意(不問罪行,隻根據其用心訛定罪狀)。口誅筆伐。 責求:誅求無已(一味索取,沒有止境)。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靈誅”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天子(帝王)的征讨或殺戮行為,具有權威性和神聖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詞義:指帝王發起的讨伐或處決,強調其代表天意的合法性。
- 結構:由“靈”(象征神聖、天意)和“誅”(讨伐、殺戮)組成,整體體現“奉天行事”的權威性。
出處與用法
- 曆史文獻:
- 漢代陳琳《檄吳将校部曲文》提到“江湖可以逃靈誅”,指吳國試圖逃避天子的征讨。
- 唐代宋之問《谒禹廟》中“後至伏靈誅”,描述對叛逆者的鎮壓。
- 詩文引用:
- 清代陳寶琛《詠鹿》中“許墓有靈誅觸樹”,以“靈誅”暗喻天子的裁決。
- 唐代韓愈《晚秋郾城夜會聯句》中“靈誅固無縱”,強調帝王征伐的不可違抗性。
補充說明
- 現代使用:該詞屬于古漢語,現代極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中。
- 近義詞:天讨、王誅(均指帝王發起的征伐)。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進一步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靈誅
靈誅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分别是“靈”和“誅”。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的話,“靈”的部首是火,而“誅”的部首是言。筆畫的話,“靈”有7畫,而“誅”有10畫。
來源
靈誅是兩個漢字的組合,它的意思是指通過超自然的力量來懲罰邪惡的人或報複他們的行為。這個詞在古代經典文學和傳說中經常出現。
繁體
繁體字寫法為“靈誅”,與簡體字相比,繁體字的字形更加複雜,筆畫數目也更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漢字有一些不同。根據古代文字的發展,古時候“靈”字的寫法在形狀和結構上有所變化。
例句
1. 他用靈誅的力量消滅了那個惡魔。
2. 她祈求神明能夠給她以靈誅能力。
組詞
靈巧、誅心、靈魂、誅殺、靈感、報仇。
近義詞
降靈、禦魔、除惡。
反義詞
慈悲、寬恕、寬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