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跄地的意思、跄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跄地的解釋

以頭撞地。《初學記》卷二九引 宋炳 《<獅子擊象圖>序》:“頃之,見百獸率走,蹌地足絶,而四巨象俄焉而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跄地”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古籍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宋炳的《獅子擊象圖序》:“頃之,見百獸率走,蹌地足絶,而四巨象俄焉而至。”,形容動物受驚後慌亂撞擊地面的場景。


三、現代用法辨析

需注意與“踉跄”(liàng qiàng)區分:


四、相關詞語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初學記》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跄地(qiàng dì)的意思

《跄地》是一個形容詞,意指人或動物因為行走不穩而連續搖晃或踉跄。在日常生活中,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或動物的腳步顯得不穩定或不靈活。

拆分部首和筆畫

《跄地》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是“足”(zú),右邊的是“象”(xiàng)。它總共有十三筆。

來源

《跄地》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内篇·養生主》:“慣病者跄地而止,動坐者捧胸而息。”可見在古代就有使用這個詞來形容行走不穩的人。後來,這個詞逐漸流傳至今。

繁體

《跄地》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蹌地」。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字源學研究,古時的漢字《跄地》寫作「趄地」,其中的「趄」意味着行走時的踉跄不穩。

例句

1. 他走路跄地,好像受了傷一樣。

2. 小貓剛學會走路,還經常跄地。

3. 他踉跄地跑了幾步,終于穩住了身體。

組詞

跄步、跄躍、踉跄、跄踉、蹌踉。

近義詞

踉踉跄跄。

反義詞

穩定、輕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