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quarters]∶四足動物後面的兩隻肢;泛指四足動物兩後腿附着于軀幹處以後的所有結構,包括兩隻後腿、臀部和背部的後部
(2) [hind legs]∶昆蟲或有四肢的脊椎動物長在身體後部的兩條腿
(1).有四肢的脊椎動物長在身體後部的兩肢。
(2).昆蟲等接近尾端的兩肢。
“後肢”是生物學中用于描述動物身體結構的重要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1. 基本定義 後肢指動物軀幹後部成對的肢體,主要功能包括支撐身體、運動(如行走、奔跑、跳躍)以及特定環境中的適應行為。常見于四足動物(如哺乳類、兩栖類、爬行類)和部分鳥類。
2. 典型結構組成
3. 不同類群的特征
4. 人類對應的演化 人類直立行走後,後肢特化為下肢,包含大腿、小腿和足部,骨骼承重能力顯著增強,足弓結構可緩沖運動沖擊。
5. 退化案例 鲸類、海豹等水生哺乳動物後肢退化,僅保留骨盆殘迹,運動功能由尾鳍替代。
後肢是指動物身體後半段的四肢,通常用于站立、行走和奔跑等活動。在人類身上,指的是腿部。
後肢的拆分部首是“⺼”(犬字邊),共有7個筆畫。
後肢是中文詞彙,由“後”和“肢”兩個字組成。
後肢的繁體字為「後肢」。
後肢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沒有變化,仍然為“後肢”。
1. 動物的後肢比前肢強壯,適合奔跑。
2. 他因為腿部受傷,無法使用後肢正常行走。
1. 腰後肢:指從腰部往下的肢體部分。
2. 下肢:指人體的腿部,包括大腿和小腿。
3. 前肢後肢:指動物身體前半段和後半段的四肢。
1. 腿部
2. 肢體
3. 四肢
前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