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麃麃的意思、麃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麃麃的解釋

(1).勇武貌。《詩·鄭風·清人》:“ 清 人在 消 駟介麃麃。” 毛 傳:“麃麃,武貌。”

(2).盛多貌。《漢書·劉向傳》:“《詩》又雲:‘雨雪麃麃,見晛聿消。’” 顔師古 注:“麃麃,盛也。”按,今《詩·小雅·角弓》作“漉漉”。《逸周書·太子晉》:“志氣麃麃。” 朱右曾 校釋:“麃麃,盛也。”《文子·上德》:“冬有雷,夏有雹,寒暑不變其節,霜雪麃麃,日出而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麃麃”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1. 讀音與字形

    • 讀音:該字為多音字,常見兩種讀音:
      • biāo(第一聲):多用于形容動物或狀态;
      • páo(第二聲):多用于古地名或姓氏。
  2. 基本含義

    • 讀作“biāo”時:
      • 指代鹿類動物,如《說文解字》中釋為“麋屬”;
      • 引申為勇武雄壯之貌,如《詩經·鄭風·清人》中“驷介麃麃”,形容戰馬威武。
    • 讀作“páo”時:
      • 古地名,如漢代“麃縣”(今陝西鹹陽境内);
      • 罕見姓氏,曆史記載中有麃姓人物。
  3. 疊詞“麃麃”的用法

    • 多取“biāo”音,常見于古籍中:
      • 形容動物群聚或行動迅捷,如“麋鹿麃麃”;
      • 比喻軍隊或人群氣勢強盛,如《漢書》中“麃麃将士,征伐四方”。
  4. 注意區分形近字

    • 易與“麅”(páo,指狍子)混淆,需結合語境判斷。

建議:該詞現代使用極少,多見于古文或特定典籍。若需引用,建議标注拼音并注明出處,避免歧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麃麃的意思

《麃麃》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的意思是指草叢中生長的野草。

麃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麃麃的拆分部首是⺍(并)和麥(麥)。它總共有10個筆畫。

麃麃的來源

麃麃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它是由⺍和麥組成的,⺍表示野草的形狀,麥表示野草的種類。

麃麃的繁體

麃麃的繁體字是「麢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麃麃在古時候的寫法是「釆」和「麥」的結合。

麃麃的例句

1. 田間的麃麃野草被秋風吹得搖曳生姿。

2. 他的庭院裡種滿了麃麃的野草,顯得格外樸素。

麃麃的組詞

麃麃的相關詞彙有「麥穗」、「麥田」、「麥杆」。

麃麃的近義詞

麃麃的近義詞有「草叢」、「蒿草」。

麃麃的反義詞

麃麃的反義詞是「整潔」、「幹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