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散估的意思、散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散估的解釋

晉 及 南朝 各代雜稅名。《隋書·食貨志》:“ 晉 自過 江 ,凡貨賣奴婢馬牛田宅,有文券,率錢一萬,輸估四百入官,賣者三百,買者一百。無文券者,隨物所堪,亦百分收四,名為散估。歷 宋 、 齊 、 梁 、 陳 ,如此以為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散估”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現代用法區分:

一、古代經濟史含義(主要義項)

定義:指東晉至南朝時期對財産交易征收的雜稅,被視為中國最早的契稅形式。
曆史背景:東晉因戰争財政壓力,對奴婢、馬牛、田宅等交易征稅,分為兩種情形:

  1. 有文券交易:按交易額1萬錢征收4%稅(賣方3%,買方1%)。
  2. 無文券交易:按物品價值征收4%稅,稱為“散估”(見《隋書·食貨志》引文)。
    意義:标志着古代財産交易稅的制度化,對後世契稅發展有深遠影響。

二、現代引申含義(非主流用法)

少數資料将“散估”解釋為非正式估算,指基于經驗或直覺的粗略評估,常用于經濟預測、日常判斷等場景。但此類解釋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與字面聯想有關。

使用建議

學術或曆史讨論中應優先采用古代稅種釋義,而現代引申義需謹慎使用并注明來源存疑。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散估的意思

散估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用于形容或表示估計或猜測的程度比較模糊、不确定或不精确。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散估的部首是散(散字旁),拆分後的筆畫數為12畫。

來源和繁體

散估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它由散和估兩個字組成。散字原本指的是分散、松開的意思,而估字則表示估計。

在繁體字中,散估的寫法為「散ㄍㄨ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散字寫作「斘」,估字寫作「傦」。組合成為散估的寫法相對較近,是在現代漢字的演變中形成的。

例句

1. 對于這個問題,我隻能散估一下,沒有确切的數據。

2. 他散估了一下花費的時間,但最後需要的時間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

相關詞語

組詞:散漫、散布、估價、估算。

近義詞:估計、推測、猜測。

反義詞:明确、确定、準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